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了!社会工作一周热点

2021-08-17 09:05 作者:中国公益万里行  | 我要投稿

  重点·关注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为了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梯次构建法治政府建设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框架上,《纲要》共分为10个部分,明确新发展阶段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政府职能、行政制度、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突发事件应对、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权力制约和监督、科技保障等内容。

  其中,第六部分“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提出要明确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的地位与角色。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十九)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处置组织体系,推动村(社区)依法参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明确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备案登记、调用补偿、保险保障等方面制度。

  让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以法治化方式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协助政府部门实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理,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有效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力量通过专业心理疏导、社区治理、募捐管理等服务,广泛参与疫情防控,为科学防控及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社会工作合法性介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实现社会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合法介入,为社会工作更迅速、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效地发挥专业价值盖上了政府认可的印戳,也对社会工作(特别是灾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课程落地、专业实践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社会工作同仁继续努力。

  政策索引: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8/11/content_5630802.htm

  政策·速递

  中央

  01

  8.11-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纲要》提出要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处置组织体系,推动村(社区)依法参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明确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备案登记、调用补偿、保险保障等方面制度。

  02

  8.11-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 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今年“中华慈善日”的主题是“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速递

  地方

  01

  8.9-江苏省民政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 年)》

  《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或社会工作服务站等支持平台建设,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引领、培育孵化、资金代管、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到2023年,每个街道(乡镇)有不少于1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依托街道(乡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等,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02

  7.28-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

  《条例》明确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内容,规定把每年的3月5日所在周定为江西省志愿服务周。

  03

  8.9-江西省民政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发展壮大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步构建县(市、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三级联动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到2023年,县(市、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有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地位得到普遍认可。并提出要推动“五社联动”开展服务,落实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

  04

  8.12内蒙古人社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

  《通知》就健全康养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提升康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康养服务人员职业发展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2021年至2022年,以在职职工为重点,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从业人员1.5万人次以上,其中培养养老护理员1万人次以上。

  05

  8.12-广东省民政厅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中指出社工站按照“经办在乡镇(街道)、服务在村(居)”的原则统筹设置事务性和服务性岗位,事务性岗位设在社工站,服务性岗位设在社工点。原则上社工站事务性岗位人数不少于2名,服务性岗位人数不少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辖村(居)数量。

  实务·动态

  8.6-上海

  建立儿童友好社区,睿家社工开展“童城共融”儿童规划师行动营活动

  为用儿童的声音为儿童友好型商场建设呐喊助威,用儿童的力量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添砖加瓦。8月6日下午,嘉兴路街道儿童规划师走进上滨生活广场,用儿童视角探索儿童友好型商场,围绕“光盘行动”的落实情况展开调研,进行访谈,儿童规划师们从现象、原因、策略等方面对访谈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享。他们的声音将会传递给商场,在商场的支持下进行落地!培养儿童规划师成为能想善言有行动力的未来之星!虹口区社区儿童规划师,向社会证明儿童和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社会的积极成员,有权利也有能力参与创造自己的环境。(详见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

  8.13-河北

  志愿服务项目展丨“爱心来敲门”!石家庄市桥西区探索社区互助养老

  “爱心来敲门”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主要依托于在社区进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以低龄老人有所“为”、高龄老人有所“依”为理念,在社区倡导邻里互助,提升居民责任意识,发掘社区内生动力,激发低龄老年人活力,动员其关注社区弱势老年群体,鼓励他们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形成结对帮扶,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该项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多个街道开展,由石家庄市桥西区德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孵化培育助老服务队,通过“低龄”助“高龄”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根据高龄老人身体情况将老人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以安全巡查为主依次从高到底开展“每周3次电话+1次入户探访”“每周2次电话+每半月1次入户探访”“每周1次电话+每月1次入户探访”的关爱服务,同时根据高龄老人需求提供物资代购、日常照料、陪诊就医、居家环境改造等不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详见中国社会工作)

  8.13-重庆

  “三余互助”,扬光社工探索农村寄宿留守儿童服务路径

  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区”计划项目团队入驻CK县JM乡后,住进了JM乡小学学生宿舍楼,随后,便接触到一群寄宿留守儿童,他们面临寄宿生活适应困难、自主自律能力较弱、情感支持不足、同辈相处矛盾,以及隐藏着校园欺凌的风险等等各种挑战。

  目睹他们的现状,团队社工通过调研分析出背后原因,并进一步探寻有效对策且真正践之于行。团队通过整合多方力量(乡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等),挖掘内部资源(儿童自身),运用陪伴教育服务,致力于建立一个寄宿留守儿童的组织,也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家”,并以这个“家”为立足点,推进儿童之间的参与互助与结伴成长。同时,还邀请到了乡里的西部志愿者、政府青年职工、学校生活老师等一同参与到陪伴教育行动中。经过长时间努力,在各方的支持下,“三余”互助社终于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引导寄宿留守儿童参与“三余”互助社,并通过这一平台促进彼此健康快乐的成长,团队社工构建了“三余”互助社的“四维”能力发展目标。一是互助意识训练,二是参与意识培养,三是关系能力提升,四是正向能力引导。

  “三余”互助社是持续服务的基础,也是关键,互助社“社长+组长+社工”的管理模式是为了促进互助社良性运作,而寄宿留守儿童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详见邂逅社工)

  ——点击此处 立即投稿——

  文献·扫描

  01

  社区社会组织何以“悬浮”社区——基于南京市B街道项目制购买社会服务的考察

  刘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8(04)

  社区社会组织一直被视为是社会成长和发育的重要体现,其发展历程以及与各级政府的互动策略亦成为透视政社关系演变的窗口。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大规模实施在客观上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机会和空间。然而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组织却并未对社会发育产生显著作用,并呈现出"悬浮"社区的状态。基于南京市B街道项目制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本文分析说明了社会组织"悬浮"社区形成的制度原因和组织机制。一方面,项目制购买政策环境下的社会组织具有显著"被生产"特征,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落地实行的根本动力源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非内生于社区共同体。另一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社会组织表现出"行政嵌入"特征: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发展所需资源主要依赖政府服务购买,组织目标逐渐与行政目标趋于一致,其组织成员也具有"半行政化"性质。社会组织内部日益科层化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联结渠道,形成"蜂巢"形态。

  02

  虚实之间: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实践逻辑

  ——基于S市社会服务项目的观察

  农泽西 王春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38(02)

  项目制模式在中国愈发流行,成为带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孵化催生了一大批社会服务机构。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服务专业性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项目制模式在我国社会环境下存在的诸多弊病也开始显现,尚待更深入的发觉了解。在项目制上,科学主义的思维模式难以和更强调人文色彩的社会工作相兼容,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和痕迹工作。该文在定性研究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服务机构在项目实践中的非专业问题,其展现为形式化、痕迹化的工作。这种不专业的思想和行动正悄然被忽略和正常化,其生成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项目制的内在逻辑和服务落地方、社会机构本身的问题,以及一线社工个人所秉持的专业价值理念。

  走向综合监管: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组织治理模式转型研究

  关爽 李春生

  学习与实践. 2021,(07)

  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是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现有实践的描述性分析表明,多元监管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了调控和监管的强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为政府监管提供了动态调整和浮动控制的间;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成为综合监管的重要社会基础。监管环境的改善、监管秩序的"共建共治共享"、监管主体与监管资源的多样化为综合监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全球·热点

 帮助塑造未来的社会工作

  8/11-BASW

  英国社会工作协会正在寻找与儿童和家庭一起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参与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在社会工作中的引入和作用的研究。这是由于英国社会工作协会与谢菲尔德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项目,该项目将把服务用户、人工智能开发商和社会工作者聚集在一起,一起关注该领域的重点关注事件,共同帮助那些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护理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工作者。你可以通过参加三个不同的工作坊来参与其中。



注:文章转发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5533605238


来了!社会工作一周热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