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用型CAR-T研究正当时,是时候全面了解CAR-T了

2022-02-17 09:42 作者:硬科技观察  | 我要投稿


研究员:蒋雯



CAR-T细胞疗法作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目前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重大突破。资料显示接受CAR-T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血液肿瘤患者)响应率可达到90%以上,根据最新发表在《NEJM》上CAR-T细胞疗法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来看,患者的持续缓解可以达到58%乃至于60%


自2017年全球首个CAR-T细胞疗法正式上市后,截止现在全球累计7款产品获批。其中两款中国产品,分别来自中美“混血”企业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自体型CAR-T细胞疗法。


2021年末,北恒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CTA101 UCAR-T(通用型CAR-T)细胞注射液产品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受理号:CXSL2101509)。至此国内“现货型”异体来源的CAR-T创新药崭露头角。


抗癌神药遭遇冰火两重天,效果好但未进医保

作为2021年中国癌症治疗重大突破之一,CAR-T疗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称2021年为我国细胞疗法商业化的元年也不为过。


但2021年出炉的医保谈判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虽通过初步形式审查但并未进入谈判环节。反观药品能否最终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几项重要条件(包括疗效好、安全系数高、价格适宜、适应人群广等)中的经济性问题,目前中国两款细胞疗法产品定价在120-129万元,可谓天文数字。但对比国外已获批产品的价格,均定在40万美元左右,仍然远远高于中国产品(如图1)。



图1:CAR-T细胞疗法治疗费用(信息来源网络)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上表列出的仅为药品价格,并不覆盖整体治疗费用。CAR-T细胞治疗总费用包括药品费用、护理费用、重症监护室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业内人士认为综合考虑CAR-T疗法的总费用至少为75万美元(其中非药品的费用与药品费用大致相当)。


换句话说,中国CAR-T细胞治疗整体治疗费用约在200万人民币左右。


为什么CAR-T细胞疗法定价如此高呢?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自体CAR-T细胞疗法为定制化生产(以患者自体血液中T细胞为材料),制备成本高,运输难度高等、此外全疗程治疗费用高,如最常见副作用细胞因子风暴的控制等。



图2:“天价” CAR-T细胞疗法


“天价”何时有望变“白菜价”?通用型CAR-T探索之路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关键词“通用”“现货”。简单说就是患者需要时,可以直接购买现成CAR-T产品,而不需要在已经罹患病重的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后再定制产品。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在成本控制、有限治疗时间窗口等方面具有多个优势(如图3)。但是两个风险需要注意:第一是病人免疫系统对异体T细胞的排斥(HvGR);第二是,供体T细胞对宿主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



图3:自体CAR-T PK 通用型CAR-T(来源:北恒生物官网)


此次北恒生物制备通用型CAR-T细胞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TCR和dCK双基因,其中TCR的敲除消除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而同时dCK的化疗药物Fludarabine和Clofarabine的使用清除了宿主体内的T细胞,从而防止了异体T细胞被排斥。


同时,在选择基因编辑技术时,考虑到知名CAR-T通用型研发公司Cellectis使用TALEN技术编辑T细胞时发生染色体位移现象且编辑效率低,北恒生物选择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在细胞内具有高度特异性且编辑效率较高)。智慧芽数据显示北恒生物申请的39专利,其通用型CAR-T制备相关多件专利已获授权。



图4:北恒生物专利申请趋势 (来源:智慧芽)


不仅北恒生物发力通用型,基于clinicaltrials.gov公开信息可以看到(以CAR-T作为主题词检索)全球范围内约有900多项相关临床研究,其中中国占532项,美国342项。



图5:CAR-T临床研究地域分布(来源:clinicaltrials.gov)


以同样研发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标杆性法国企业Cellectis为例,浅析其已经取得的进展。Cellectis公司拥有多条CAR-T研究管线,包括基于CD123靶点的UCART123、基于热门靶点CD19的UCART19等。以其进入临床阶段产品Ucart-19为例,2015年英国2名白血病婴儿患者在接受其他疗法无效后,由英国医药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edicines &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特批后,接受了UCART19产品治疗后病情缓解,成为行业标杆。同年,法国药企施维雅(Servier)从Cellectis获得CAR-T细胞疗法UCAR-T19的全球独家权利,后与辉瑞(Pfizer)联合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用于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


自体CAR-T还是通用型CAR-T?

对于CAR-T细胞疗法来说,“有效+安全”是赢家必备。


结合2021年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发表的名为“Will allogeneic CAR T cells for CD19+ malignancies take autologous CAR T cells ‘off the shelf’”的文章,对比了自体CAR-T疗法和通用型CAR-T疗法临床试验方面的结果。


从治疗效果、CAR-T细胞在体内扩增和可检测性、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治疗给患者带来负担进行了对比后,发现目前大多数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初次总体应答率可以达到90%左右,而5年持续缓解率在58%,高于通用型疗法;扩增能力方和给患者带来的负担方面来看,自体CAR-T细胞疗法更胜一筹;副作用发生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也都低于通用型疗法。


整体来看,虽然通用型具有更容易得到、成本可控等诸多优势,但就目前生物技术发展而言,自体CAR-T疗法的临床表现更优,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仍需进一步发展,期待通过技术手段降低CAR-T成本之路,还处于探索之中。



2月15日,科技创新情报SaaS服务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医药生物产业系列——CAR-T细胞免疫治疗市场和创新技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结合CAR-T细胞疗法相关的国内外公开资料/文献、专利文献、企业官方资料等,详细分析了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技术发展现状、代表企业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全球在CAR-T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专利申请目前约有2.1万件。其中,美国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中国则以明显领先于欧洲和日本的优势紧跟美国。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和技术背后,CAR-T细胞疗法仍面临不少挑战,副作用控制、实体瘤疗效、“天价”治疗费用等问题仍是全行业时下待攻克的焦点课题。未来,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技术突破或将降低治疗费用,与此同时,专利诉讼将成为巨头之间争夺或稳固市场份额的主要方式之一。


报告主要包括四个篇章:

基础篇:梳理CAR-T细胞疗法的技术源起、临床应用、市场前景等;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进程。


专利篇:纵览该领域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及中美技术发展趋势,同时结合药企巨头间的技术之争(专利纠纷)探讨该赛道相关企业专利保护策略和思路。


企业篇:浅析CAR-T细胞疗法的6家代表性企业相关产品及技术侧重,6家代表性企业分别是:两家国外药企(诺华、Cellectis)、四家中国药企(复星凯特、药明巨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亘喜生物)。


趋势篇:基于基础调研、专利分析以及代表性企业的技术对比,梳理CAR-T的技术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获取报告请留言)



硬科技

在这里看见、读懂和连接硬科技。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产业,依托智慧芽独特的科技情报数据优势,让读者看见技术趋势,读懂硬科技产业,连接创新未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出品。

通用型CAR-T研究正当时,是时候全面了解CAR-T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