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十元店”大PK:哪种模式更有前途?
中日美“十元店”大PK:哪种模式更有前途?
日前,成立7年的“十元店”品牌名创优品Miniso正式在美上市,随后淘宝特价版首家“1元店”落地。“十元店”风潮再起,这种模式真的前景十足?
*日本的“百元店”和美国的“一元店”
十元店这种零售模式的鼻祖是日本Daiso大创,其店内产品大多定价一百日元,产品涵盖护肤化妆品、零食和各种日用品等。为了吸引消费者,Daiso利用低毛利产品引流,再通过高、低毛利产品的盈亏搭配,从而保证整体盈利。依靠这种模式,大创打出了“物美价廉”的名声。
而美国则有两家挤入世界500强的“十元店”巨头——Dollar General和Dollar Tree,合计占据美国90%以上的“十元店”市场份额。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线,这两家“十元店”和沃尔玛等大商超、杂货店等展开差异化竞争。他们定位“折扣商店”,瞄准年收入4万美元以下、远离杂货店的美国人。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开店成本,使得“十元店”得以深入更广阔地区。
*玩法不同的中国“十元店”
不同于美国走下沉市场路线,中国的“十元店”大多起步于一二线城市,热衷于在人流密集的商圈、交通枢纽开店。店铺、产品风格都走简约日、韩画风,属于向消费者“贩卖美好”的家居百货生活方式店。名创优品们的选址策略,意味着高昂的地租成本。要想摊薄经营成本,只能通过在产品端严控成本。
不同于美国“十元店”严格控制SKU,名创优品们在产品推新上同样不遗余力。地租成本要求它们通过更多新品及营销玩法,来维持进店率和复购率。为此,名创优品们纷纷与漫威、Kakao Friends、故宫宫廷文化等国内外知名IP建立正版授权合作与国外接地气的“十元店”相比,国产“十元店”显然需要更高的营销支出。
*“十元店”还有这些问题
名创优品招股书显示,其在2019、2020财年的毛利率分别高达26.7%和30.4%,呈上升之势。从毛利率来看,“十元店”的确是门好生意,但“十元店”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危机。首先,低售价显然会对营收产生很大压力。大创、Dollar Tree对进口商品非常依赖,一旦“世界工厂”不再“廉价”,对于“十元店”来说绝对是坏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低价商品难以回避的质量问题。2018年4月,大创一款染发剂在日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随后自主召回75种化妆品。名创优品上市前夕,其一款指甲油产品被药监局检测出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2018年,其在韩国出售的两款腮红也被检测出重金属锑超标10倍。
概括来讲:
日本“十元店”主要靠打造低毛利的高质量爆品打开市场,再通过高、低毛利商品搭配实现盈利。
美国“十元店”则瞄准下沉市场,以高购买率的生活消耗品为主,通过控制地租,严格选品、大宗采购,以及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极力压低经营成本,以维持利润。
中国的“十元店”则起步于一二线城市,依托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开发自有品牌商品。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加盟扩大经营范围,以实现大规模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