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汉真正天才名将:19岁封侯,21岁封狼居胥,卓越战功被历史低估

2023-05-24 08:21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霍去病是严重被低估的战神!没错,就是被低估!19岁封侯,21岁封狼居胥,但他还是被低估了!太史公对他的评价,有着强烈个人偏见,细挖史书,你会发现,霍去病这个人,厉害到让人心惊胆战。

编辑


第一,霍去病的下属,2/3都是匈奴人。

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封侯之战,而跟随他出战的高级军官,2/3是匈奴人,比如校尉高不识是匈奴句王,校尉仆多是匈奴人,司马赵破奴是在匈奴长期生活的汉人。

漠北之战,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战役,而跟随他出战的,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还有匈奴某王赵安稽、匈奴因淳王复陆支、匈奴楼剸王伊即轩。

这是什么概念?

我上面列的,可都是封了侯的高级军官。

合理推测,中低级别的军官、士兵中,势必也有匈奴人。

带着1万多人直捣匈奴腹地,是战神。

带着1万多匈奴人,直捣匈奴腹地,是神话!

这需要非常强大的统御能力。

匈奴人投降后叛逃的,比比皆是,但在霍去病这里,基本没这回事。

要知道,霍去病才19岁。

他出征,身边没有老汉将帮忙,驾驭这些人全靠自己的本事。

编辑


第二,取之于敌,用之于敌的,不止是食物,还有降卒。

史书记载:“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并将控弦万有馀,诛獟駻,获首虏八千馀级。”

这是漠北之战的描述,翻译过来就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俘获匈奴人后,当场收编己用。而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带着1万人杀了回去,砍了8000人。

的确,霍去病能崛起,他的姨父汉武帝帮了很多忙,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

可如果霍去病没有收编队伍、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也无济于事。

和其他将领相比,霍去病最大的能力,也是最被低估的能力,就是他的组织、激励能力了。

这种驭下能力,还有用人不疑的气魄,不是常人能比的。

而且,他才19岁!

编辑


第三,目光长远,懂人心,懂震慑。

霍去病年少成名,爱打闪电战,于是很多人以为,他只是个被命运眷顾的年轻人。

可河西之战,为了招降河西全体匈奴人,霍去病可以放弃自己的战功。

第一次河西之战,他“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第二次河西之战,他“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

投降的敌人,霍去病不抓俘虏,不抢财物。

在当时,这基本上是放弃唾手可得的军功。

在霍去病之前,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抵抗住这种诱惑。

但霍去病偏偏这么做了,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瓦解河西各个部落的凝聚力。

这么做,舍弃短期军功,却可以高效解决河西问题。

汉武帝的目的也在于此,因此,在诏书中,汉武帝对霍去病大为赞扬。

而霍去病这种目光长远的另一个好处是,跟着他的人,都有肉吃,大部分人都被封侯。


第四,比起汉人,匈奴人更佩服霍去病。

太史公对卫青、霍去病的评价,带有明显个人偏见,因为霍去病出身草根,没有门第背景。

但匈奴人没这么多讲究。

他们是谁强大,就服谁。

霍去病去世时,《史记》是这么写的:

“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属国玄甲军,就是霍去病收复的河西匈奴人,他们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在汉武帝的要求下,他们都来为霍去病送葬。

当然,能如此心甘情愿组织这么长的送葬队伍,也可以看到霍去病在匈奴人心中的威望。

编辑

为什么我说霍去病被严重低估了?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正确认识到他的厉害。

率领10000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堪称战神。

率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收人头,堪称神话。

率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收人头,还能顺手收复更多的匈奴人,并带领他们打回去,然后一起去匈奴圣地祭天,封狼居胥……

这已经不是神话了,神话都不敢这么写。

而开始这些工作时,霍去病还只有19岁。

读《史记》还挺好玩的,李广篇,太史公把他夸得天花乱坠,可细查资料,发现这些打匈奴的战役,都是小打小闹,遇到点大事,他就迷路。

而到了卫青、霍去病篇,太史公就开始流水账,也没什么评价了,单纯记录点事情,还写得很不明显,生怕别人看出来他的厉害。

编辑


当然,太史公毕竟是文官,有历史局限性,他看不上外戚和武将,自然对卫青、霍去病没什么好印象。

抛开这些局限性,太史公也很了不起,至少,他记下的这些内容,足够我们细究一个可能的历史背景。

不管怎么说,霍去病真的严重被低估了。


西汉真正天才名将:19岁封侯,21岁封狼居胥,卓越战功被历史低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