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六大最强阳谋:青铜最弱,终极王者无解
谈到阳谋,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这个概念,但却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大概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而不清楚怎么描述。
那么,阳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都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达到一定的目的。阳谋是针对阴谋而言的,具体指的是根据现有的状况,在不依赖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大势,顺势而为,进行资源配置,达到想要的目的。它们的区别在于,阴谋有迹可循,是有破绽的,而阳谋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比起阴谋来说高明多了。
那么阳谋真的是难以破解么?要知道即使是武侠小说中战无不胜的独孤求败,也最终因为平生难求一败,败给了自己的心魔,那么如果阳谋有段位,谁才是其中的天花板呢?今天笔者为大家盘点古代历史中的六大阳谋,并分别用青铜,白银,黄金,钻石,王者,终极王者和破解难度来进行排位。

编辑
青铜:晏婴二桃杀三士 破解难度:一星
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振兴霸业,招了三位勇士,可是没过多久,齐景公就发现这三个人行为放荡,而且还与齐国权臣田氏往来密切,为了杜绝后患,齐景公让相国晏婴除去这三个人。晏子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当面提出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但是这个计策是因人而异,晏婴主要是利用了这三个人好勇斗狠的性格特点,否则也很难奏效。

编辑
白银:孙膑围魏救赵 破解难度:二星
战国初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魏惠王以保护卫国为理由,派上将庞涓率领魏、宋、卫三国联军攻打赵国。不到一年时间,便打到了赵国首都邯郸。
当时的赵国国君赵成侯一边全力防守,一边派人向楚国和齐国求救。楚宣王在景舍的建议下,派少量兵力增援赵国,但由于行动过于缓慢,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另一边,齐威王在段干纶的建议下,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援赵国。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接北上救援邯郸,孙膑则献策直奔魏国国都大梁,待庞涓回师解救之时,再于中途伏击。田忌依计而行,齐军奔袭大梁,庞涓回援,齐军集结在桂陵,以逸待劳,大败魏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赵国之围遂解。
这段阳谋的精彩之处在于攻打大梁,大家都知道是佯攻,是为了逼庞涓班师。但如果庞涓不回援,那佯攻就会变成真打。虽然打下大梁的几率非常小,但那样的话庞涓也将魏惠王彻底得罪了。
所以,庞涓明知道继续攻打邯郸可能才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最佳选择,但最后却不得不选择救援大梁,因为这是庞涓的唯一选择。

编辑
黄金:范睢远交近攻 破解难度:三星
战国后期,秦昭王为了剥夺宣太后、魏冉等人权力,拜范雎为相。范雎主张“远交近攻”的策略,先进攻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暂时交好较远的楚燕齐。
此时,对于六国来说,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其实才是符合长期利益的。但这种选择需要大无畏精神,在“远交近攻”的政策下,楚燕齐本身不会受到秦国很大的威胁,甚至秦国还能削弱威胁到它们的三晋,让它们能从中获取利益。
所以楚燕齐明知道继续放任秦国坐大,最后秦国会将六国各个击破,六国可能都会面临灭顶之灾,但在大势之下,当时对它们国家内部来说,最佳选择却是交好秦国。

编辑
钻石:主父偃巧施推恩令 破解难度:四星
汉武帝时期,诸侯势力不仅土地面积极为辽阔,而且实力雄厚,往往不听从朝廷的调遣。于是,主父偃就为汉武帝想到了一个计谋,那就是命令诸侯不再仅仅传位于嫡长子,对于那些次子、庶子等也要进行分封,不论几个儿子都要有封地,美其名曰“推恩令”。
推恩令的妙处就在于:虽然推恩令不是强制的,但是只要一旦下达了推恩令,不论各诸侯王执行不执行,这个诸侯国都要陷入分裂或内乱,执行了推恩令的老国王死后王国就分裂了,不执行推恩令,嫡长子高兴但也长久不了,因为老国王死后,其他的儿子们就会内斗自相残杀,搞不好最后这一系就会绝了,王国就被朝廷收回了,如果想后代安稳只有执行推恩令!
任你割据一方,朝廷一纸“推恩令”,你的势力“大变小、小变无”你的小儿子们还得感激我,心甘情愿的帮助我的政策实施,真是妙到了极点!这个计策的唯一破法就是各诸侯王只生一个儿子,但这对于骄奢淫逸的王爷们来说恐怕很难做到。
王者: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破解难度:五星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用天子做旗帜的当属管仲,一句“尊王攘夷”让齐桓公坐上了春秋霸主的第一把交椅。但是真正将这一策略用到炉火纯青的当属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
《三国演义》里记载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是沮授给袁绍的建议,当时谋士毛玠为曹操提供的建议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此外最早贾诩也曾向李傕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
通过天子这块“招牌”,曹操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曹操麾下,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也于次年返归许昌。
而且各地诸侯也不得不选择奉诏,例如吕布虽事实上据有徐州,却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为徐州牧。荆州牧刘表虽然据地自保,却仍然不得不臣服于曹操控制的汉廷,贡献不绝。
曹操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功掌握了“天下大义”,面对从许昌发出的诏令,各诸侯即使知道这是曹操的意思,也只能无奈选择接受。因为一旦选择不奉诏,那么便成了真正的“汉贼”,不仅会被群殴,还会失掉人心,这就是“天子招牌”的威力所在。即便反对派想起兵反抗,恐怕也得借助天子招牌才行。

编辑
终极王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破解难度:无解
如果说“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是皇权的代理人的话,那些开基立业的开国之君就是阳谋段位的终极王者,没有之一,
北宋初年,有一天晚朝结束后,宋太祖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屏退侍从面对将领叹气地说道,“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
皇帝连睡觉都睡不好,将领们自然要询问原因,赵匡胤则回答道,“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听出来了吧,皇帝是怕自己已经到手的奶酪被别人所分享,要权还是要命,出路只有一条,后面的结果众所周知,参与宴会的将领们纷纷主动交出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说,皇权才是古代阳谋天花板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