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SAM-13战斗机,只因在展会上多看了一眼,就决定山寨一款

1938年的巴黎航展上,一款造型独特的荷兰双引擎战斗机引起了苏联人的极大重视,该机就是福克公司为荷兰打造的福克D.XXIII,它的双引擎采用前后布置,驾驶员位于两台发动机中间,螺旋桨采用前拉后推的方式,整体结构紧凑。

设计师Moskalev随后便在苏联展开了相关研制,他的新飞机在气动布局上几乎和福克D.XXIII一样,结构分布也差不多,基本就是一款山寨产品。
相比于原型,苏联这款被称为SAM-13的飞机拥有更小的尺寸,属于轻型试验战斗机,并且机体拥有钢管焊接的发动机支架,以及木料制成的机身,这结构在当时已经显得过时,不过如果仅仅是原型试验机倒也不算什么。

机体前后各安装一台220马力的Voronezh MV-6 6缸风冷倒置直列发动机,这似乎是苏联从法国那得到的技术,发动机各自驱动一副直径2.2米的2叶可变距螺旋桨。
机翼两侧有向后延伸的细尾梁,尾部连接水平翼,一般这种结构都采用双垂尾,福克D.XXIII却采用单垂尾,它的设计自然也被SAM-13使用。
作为一款战斗机,它的武器配置为4挺7.62毫米ShKAS机枪,2挺位于机头,子弹透过螺旋桨发射出去,另外2挺位于机翼内。

飞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在机头下方,向后翻折收起,后起落架位于机翼下方,向内侧翻折收起。
首台样机在1939年准备完成,1940年欧洲战事正酣的时候,试飞员Nikolay D Fikson驾驶SAM-13首次升空飞行。试飞结果并不好,事实证明该机操作困难,它需要很长的起降跑道,爬升很慢,最大飞行高度太低,并且人们认为它的火力太弱了,无法满足当时的空战要求。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进一步完善飞机,至少在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前飞机的性能已经获得很大改观,Mark L Gallai驾驶它进行了飞行,还参加了空中竞赛飞行。眼看飞机的研发进展顺利,德军的入侵打乱了研发步伐,所有在研项目都停止,SAM-13也是如此,样机被销毁。

作为一款“山寨”的飞机,SAM-13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在没有得到详细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进行模仿,也近乎全新研制了,如果给足时间,相信有很大可能强化机体、加强火力,发展出一款实用型号。
SAM-13试验战斗机空重75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83千克,机长7.85米,翼展7.3米,机翼面积9平方米,驾驶员1人,最大飞行速度463千米每小时,后续可能达到680千米每小时,最大飞行高度约10000米,最大航程137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