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有失——对比夸克3.5和夸克dsp type-c
如果说,把3.5改成type-c只是应付现在的市场情况,那么加一颗芯片,就是打开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夸克DSP虽然只有接口的变化,但其产品本身则与夸克有着一些内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则大多来自于接口上多出的那颗芯片。
夸克typec版(后称dsp)与夸克3.5(后称3.5)除了接口,其他别无二致,一样的腔体、一样的线材、一样的单元,甚至,一样的做工,包装上除了介绍的差异其他也基本一致,但这个颜色不知道是区分产品还是批次原因色深不一致。




夸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所以一致的地方也不多讲,下面直接来分析两个产品不一致的部分。官方称使用dsp芯片对夸克的频响做了调整,在实听中两款夸克的声音确实存在着差别。在比较简单的声音中,两者不是很能产生太大不同,听稍复杂的声音时便能很快感受到差异:3.5的人声相对亲切,低频力不大但量感好,有氛围感,声音有厚度,高频量感较少,延展也不好,声音整体稍有点“暖糊感”。dsp有一点3.5的样子,但更像是另一种调音风格,声音偏清亮,低频的力感稍有增加但量感减少,声音的厚度和暖度削弱,但声音更清澈,分离度要稍好,人声厚度削减但亮度增加,高频的感觉也要稍亮些,声音总体更贴近“水式调音”了。两幅耳机在声音上有着不同的风格,但又有着相似的感觉,没有明显的割裂,像是两杯水分别加了少量盐和糖,虽然有不一样的味道,但还是水的感觉,两种不一样的味道下倒也分不出孰优孰劣,但又确实可以看出这个dsp是有作用的。
虽然说换一个接口、加一个芯片,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显然水月雨并没能发挥这个独特的优势,反而是带来了更多的障碍。dsp可以兜住耳机的下限,但C口的形态在带来使用便利的同时封住了产品的上限。但这并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源于这颗芯片。在天琪家的zero dsp上,使用的芯片能支持到最高96khz的解码,但夸克dsp的芯片在素质上不优秀,就连解码都得过且过,我在各种设备上都做了尝试,包括纯音播放器、手机、平板,夸克dsp仅能支持48khz的解码,是仅支持,也就是说它仅可以在有48khz src的条件下使用,这使得本身兼容受限的C口更加雪上加霜。zero dsp在芯片的帮助下能够实现更高规格的解码并且据说以后有可能支持APP控制,实用性可玩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而夸克却因为芯片而兼容性受限,且目前貌似并没有加入APP控制的迹象,这颗芯片未免显得太过鸡肋了。

但夸克dsp仍然是有意义的,加dsp确实是低价位入门产品提升的便捷手段,使产品有更多可能,并且也确实地方便了当前环境下消费者的使用,对于夸克dsp来说,这样的改变符合其产品定位和面向的消费者需求,芯片带来的缺点也容易被目标群体接纳,从商品的角度来说是没有毛病的。但即使是低端的产品,即使有的方面消费群体确实不会在意,但该有的东西也不应该省,细节做好才能使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换一种视角来看,有麦版的夸克3.5价格为59元,再加个芯片加个C口价格却不变,这或许是dsp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