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治不好的精神内耗,到底该怎么摆脱?
大家好,这里是婉殇成长笔记,用有趣的话语讲述个人成长和深度思考的内容。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可以关注我哦!
祝各位开篇有益:
一
前段时间一则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爆全网,引起了大家的强烈讨论。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讨论精神内耗。
好多人说自己太内耗了,明明想着早点把事情做完,结果手机忽然响了,一看,呀,自己喜欢的爱豆竟然又出新剧了,呀呀呀,原来今晚8点就要开播了,我到时候一定要去追。
正这样想时,又忽然想起自己还有好多事情还没昨晚,刷的一下负罪感就上来了。
连忙把手机丢到一边开始做事,可还没做几分钟。
又和人聊起了天,结果一聊就停不下来。
直到发现事情还有一大堆,忽然奔溃了。
连忙慌慌张张的随便写了点,结果因为赶时间做的,很多细节都没有优化,于是挨老板批了。
得,于是只想躺平了。
这时,一个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加悲催的人出现了——二舅。

用一个生活遇到很多挫折然后又在继续咬牙前行的人来治愈我们的精神内耗?
怎么治疗?
把我们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但问题是痛苦可以转移嘛?快乐可以持续嘛?
当时,与二舅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坑二代周劼。
当时,大家都说人人都在歌颂二舅,但人人都渴望成为周劼。
本来可能已经被二舅消解掉的一部分精神内耗,因为周劼,好像又出现了。
让我们本就充足的精神内耗更加雪上加霜!
二
那么,怎么减少精神内耗呢?
有个词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我们看一部戏的时候,会被剧情,会被演员的演技,会被那个整体的氛围所感动,所悲伤所欢乐。
但等到剧终了,我们散场,难道我们还依然会沉浸在那段戏中走不出来嘛?
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不会吧?
戏唱完,电影散场,然后人走茶凉。
这才是常态。
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戏的时候,我们是观众呀,戏台上的人也觉得自己只是个演员而已。
这又不是自己的真实人生。
所以,无论戏里的角色怎么纠结,怎么内耗,其实演员和观众都不会把他代入自己身上。
戏里的角色精神内耗的都快奔溃了,戏外的人也就看一乐呵而已。
同样,我们把我们的人生当成戏呀。
有种思维和视角叫做抽离。
其实讲的也就是这样呀。

当我们濒死时以后回顾我们的一生,可能我们只会感觉到时光短暂,眨眼间自己就老了,那时候的我们哪有空去想哎呀某件事情当时要是不那么做就好了,这件事情自己当时要是这么做就好了……
你都濒死了,你还怎么有空想这些的?
抽离视角就是叫我们学人那种濒死时回顾一生的状态。
当然,因为我们还要对事情复盘成长,所以除了抽离,我们也还得学会沉浸。
沉浸中有抽离,抽离中有沉浸。
这种境界其实我也幻想达到。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自己已经达到了,遇到事情的时候,我其实也在逐渐练习一些思维。
我只是把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思维分享出来,大家看完要是觉得不错也可以试试,如果大家觉得不适合自己,那也当多了一个角度看世界。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好了,我们说回来。
那么当我们用这种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或者把人生当成一场游戏,然后以游戏人生的视角来看待人生,还会有精神内耗嘛?
精神还内耗得了你嘛?
大家觉得呢?
全文完,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这里是婉殇成长笔记,喜欢可以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