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年轻退休》语录(二):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债务与产权
我转过身来对着他们,指着“债务”一词说:“我能够早点退休,就是因为我用债务来支持自己退休;报纸上介绍的这对夫妇依靠401(k)退休金计划,是依靠产权来支持他们退休。这也就是他们比我们晚退休的原因。”
为了让他们注意到这个不同点,我又故意停顿了一会儿。忽然,一个人站起来问道:“你是说,报上介绍的那位先生依靠自己的钱退休,而你依靠我们银行的钱退休吗?”
“对,正是这样,”我回答说,“我用你们银行的钱,负担越来越多的债务,而报纸上介绍的那位先生却总是设法消灭债务。”
“因此,他比你晚退休,”旁边的一个人接着说,“他比你多用了12年时间,因为他用的是自己的钱、自己的产权退休。”
穷爸爸的教诲
穷爸爸常常建议我:“上学,争取好成绩,找个安全可靠的工作,勤勉努力,好好储蓄。”他还经常引用一些俗语教育我,比如:“永远不要借债,也不要借债给别人。”“攒一分钱等于挣一分钱”,“不买买不起的东西,一概支付现金,永不赊账”等等。
如果完全按照他的建议,穷爸爸的生活或许应该不错。但是,同大多数人一样,他说着自己认为正确的话,但却没有做出正确的事情。他借钱买房子、汽车,从不投资,他认为“投资风险太大”。他也设法积蓄,但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总是入不敷出。他借钱购买的东西使自己更为贫穷,不愿借钱购买的东西却有可能使自己致富。这些细小的差异,使他的生活有了很大不同。
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处理金钱的方式,决定了他65岁还不能退休,无法享受平静的生活。这也是直到癌症完全击倒他之前,不得不一直工作的原因。他终生工作勤奋,在生命的最后六个月,又在病房中同癌症抗争。他是一个正直、善良、勤勉的人。一生工作努力,尽力避免债务设法积蓄,这些都是他想传授给我的有关生活和金钱的教诲。
富爸爸的教诲
富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迈克的父亲,他教给我一个截然不同的理财建议和金钱观念。他经常这样问我:
1“你积蓄100万美元需要多长时间?”或许他还会接着问,“你借来100万美元需要多长时间?”
2“谁最终会更富裕?是终生工作试图积攒100万美元的人,还是懂得用10%的利息借100万美元,接着又投资获取25%回报率的人?”
3“银行家更乐意将钱借给哪些人?是为了金钱而努力工作的人,还是懂得如何借钱、让钱安全勤勉地为自己工作的人?”
4“你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给银行家打电话说:‘我想借100万美元。’银行家很快回答说:‘好的,我20分钟后为你准备好签字文件。’为了成为这样的人你应该如何做?”
5“为什么政府一方面征收你的存款利息税,另一方面却可能因为你负债而给予你一个税务减免?”
6“谁拥有财务智慧并且受过良好理财教育?是一个有100万美元积蓄的人,还是有100万美元债务的人?”
7“谁更有财务智慧?是努力工作赚钱的人还是让钱为自己努力工作的人?”
8“如果你有选择教育的机会,你选择学习如何努力工作挣钱,还是选择学习如何让金钱为你努力工作?”
9“为什么银行家乐意借钱给你进行房地产投机,却不愿意借钱给你进行股票投机?”
10“为什么工作最卖力、储蓄最积极的人,要比工作放松、借款很多的人纳税还多?”
当我们谈起工作、金钱、储蓄和债务问题时,我的两位爸爸显然观点不同,但是最大的不同却正如富爸爸所说:“穷人和中产阶层致富之路充满艰辛,因为他们想运用自己的钱致富。如果想致富,你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别人的钱,而不是你自己的。”
在金钱世界中最为重要的词语是现金流,第二个重要的词语是杠杆。
富爸爸笑着回答道:“致富的路子并不是只有成为摇滚歌星一条,杠杆的形式也并不只有电视、收音机和录音机。但是如果想致富,你必须设法使用某种形式的杠杆。富人、穷人和中产阶层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杠杆形式。富人更富裕,仅仅因为他们使用的杠杆与众不同,而且他们使用的杠杆更多而已。”
本书探讨的就是杠杆问题
富爸爸反复对他的儿子和我说:“相对于穷人和中产阶层而言,富人拥有的最大优势是财务杠杆。”他还会说:“财务杠杆也是能越来越快地致富的工具。”因此,在“富爸爸”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中,我们集中探讨了现金流,本书则将探讨的重点放在杠杆上。因为要想使自己退休时年轻而富有,你必须使用一些杠杆形式。运用杠杆的力量,而不是通过辛勤工作,是我和金能够提早退休的原因。
运用杠杆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杠杆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能够伤害任何一方。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运用杠杆加快致富步伐,也可能因为错误使用杠杆而加重财务困难。
中产阶层和穷人工作勤奋,工作时间漫长,他们努力偿还债务,同时承担了更多的税金,因为他们缺乏一种特别重要的杠杆,那种杠杆就是财务教育。因此,在资金已经用尽,借钱投资新的资产以前,请你务必首先清楚:债务只是杠杆的一种形式,而所有的杠杆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可以帮助你也可以害你。
从广义上讲,杠杆作用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提起工作、金钱方面的杠杆作用,富爸爸这样说:“如果你想致富,就要少工作、多赚钱。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些杠杆形式。”他接着用对比来说明杠杆的重要性,“只知道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拥有的杠杆很有限。如果你干活很卖力,财务状况却不见好转,那么你有可能正在充当别人致富的杠杆。如果你有钱存在银行账户或退休金账户里,就有人用你的钱作为他们获取财富的杠杆。”
没有杠杆的人为拥有杠杆的人工作
在人类历史上,落伍者总是那些不能有效利用新式杠杆工具的人。没有这些杠杆工具的人,往往为那些使用这些杠杆工具的人工作,而且他们体力劳动的强度超过了后者。正如富爸爸所说,“没有杠杆的人为拥有杠杆的人工作。”
我还想再次强调富爸爸的话,因为它基本概括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只知道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拥有的杠杆很有限。如果你干活虽然很卖力,财务状况却不见好转,那么你有可能正在充当别人致富的杠杆。如果你有钱存在银行账户或退休金账户里,就可能作为别人获取财富的杠杆。”
富爸爸进一步解释说:“富人不断增加杠杆使之越来越多,那就是他们越来越富有的原因。穷人和中产阶层不愿意增加更多的杠杆,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他们一生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愿意再增加更多杠杆时,他就会变得贫穷起来。中产阶层也是这样,真正的富人永远不会停止增加自己的杠杆。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穷爸爸,他曾说:“争取接受一个好的教育,这样就可以找一个好的工作。”对于很多中产阶层的人来说,他们的学术和专业教育随着毕业就结束了。富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还要通过接受财务教育使自己拥有更多杠杆。
穷人和中产阶层的不同在于,前者一般比后者接受的教育少。穷人常常连基础教育也没有,也不像中产阶层那样受过专业教育。虽然穷人接受了一些教育,中产阶层所受的教育稍微多一些,但尚不足以使他们致富。
现在,生活中的很多落伍者还包括那些获得了一些杠杆,却未能获得更多杠杆形式的人。即使你10年前大学毕业,也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再设法获取更多的杠杆。正如富爸爸常说的:“大学学位并没有赋予你停止学习、获取更多杠杆的特权,银行的100万美元存款同样也不能让你停止学习。事实上,如果停止学习,你的钱或许马上就会转移给继续学习的人。他们懂得真正的杠杆永远都是用‘越来越少’的力量做出‘越来越多’的事情。”
找一张纸,写出你对下列问题的答案。
我怎样才能以更少的劳动为更多的人服务和获得更好的价格?
如果你找不到任何答案,那就继续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能找出答案并且严格执行,你就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这也就是富爸爸称之为“百万美元问题”的原因。
读过《富爸爸,穷爸爸》的朋友,或许还记得富爸爸禁止他的儿子和我说“我买不起”。富爸爸懂得个人现实的威力,他的教诲就是:
“你认为真实的就是自己的现实。”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富爸爸常常引用《圣经·旧约》中的话——“言即肉身”,也就是自己的想法意念都会成为现实。他几乎每天都说那段话,因此我虽然很小却可以理解。他一直对迈克和我说:“‘言即肉身’的意思是:凡是你认为正确的,最终将成为你个人的现实。”当他路过那块美丽的海滨地产时,他不会说“我买不起”,即便他那时并没有多少钱。他用数月时间作出如何买下这块地产的计划。他勤勉努力,将“超出自己现实的部分”终于化为“自己现实的一部分”。让富爸爸更加富有的不是金钱,而是他不断扩展自己现实的能力。
“首先,”我回答说,“我并没有一味鼓励人们创办自己的公司,我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事业。当我说‘关注他们自己的事业’时,是指他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投资组合,那并不意味者一定要创办自己的公司。尽管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常常是富人变得更加富有的资产。”
“那么,风险状况怎样?”那位资深投资顾问问道:“你怎么看待9/10的新办公司倒闭这一现象?”
“首先,”我回答说,“9/10的新办公司倒闭,那就意味着1/10的公司成功了。当我注意到9/10的公司倒闭,我就明白自己需要作好至少赔9次的准备。”
“你打算在10次里面赔9次?”那位资深投资顾问略带嘲讽地问道。
“是的,”我回答说:“事实上,我们都曾经是那9次失败中的一部分,我个人就曾经连续失败了两次,但我接着又作出了第三次努力。”
“你失败的感觉如何?有必要那样吗?”那位资深投资顾问问道。他本人只是银行的雇员,并不是一个公司的老板。
“第一次失败时我感觉糟透了,第二次失败时的感觉更糟,但对我来说,这是值得的。如果没有前两次失败,我就不会提前18年退休,也不会拥有今天的财务自由。”我回答说,“每次失败后我需要一些时间恢复,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觉不好。如果有必要,我在精神上已经作好了失败10次、甚至20次的准备。我不想失败那么多次,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我也会坦然面对。”
“对于我和大多数人来说,这听起来有些太危险了。”那位资深投资顾问说。
“我也这样认为,”我回答说,“如果你不想失败或者仅仅只想失败一次,这确实很危险。如果你认为失败是很糟糕的事情,那就更麻烦了。富爸爸曾经教导我,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即使我过去很成功,我仍然认为这个比率不会改变。每次创办公司,我都提醒自己9/10的新公司可能会失败。”
“你为什么那样说?”主持人问道。
“因为我需要审慎和尊重那个比率。我看到过太多的人创办了公司,挣了些钱,接着狂妄自大,认为机会就在自己一边,又创办了新的公司。因为有过去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他们成功的机会可能要高一点点,但我们还是需要谦逊、审慎的态度,懂得9/10的新公司都没有成功。”
“那很有意义,”主持人说:“因此,现在你创建一个公司时就会继续保持谨慎,并尊重1/10的成功率。”
“对,”我回答说:“我有好几个朋友就曾经很自负,将原来公司的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新公司中,最后满盘皆失。如果你想成功,就需要一直尊重这个比率,不论你过去有多么成功。每一个专业桥牌选手都知道,不会因为自己刚刚捡到了一张好牌,就会改变捡到下一张好牌的几率。”
“我仍然认为那太冒险了,”那位资深投资顾问插话说,“你本人和书中的观点都很冒险。大多数人不会那样去做,他们不会准备创办自己的公司。”
“你同意这位先生的观点吗?”主持人问我。
“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我回答说,“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培养的是雇员,而不是公司老板,这就是多数人不准备开办自己公司的原因。我同意这位投资顾问先生的观点。”
我接着说:“不过,我想提醒您注意,一百年前,很多人是自由作坊主,很多人都有亲戚是农场主或小企业主。可以说他们都是企业家。尽管也有风险,他们仍可以自己经营。直到亨利·福特创办巨型企业,许多人才开始成为雇员。即便在有了像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这样超大型企业之后,独立小公司还是很兴旺。”
“事实上,小公司带动了几乎所有就业机会的增长,占了国家税收的相当比例。尽管有一定风险,越来越多的人还是选择继续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没有这些公司,失业率将会大大攀升。如果没有这些人主动承担风险,美国只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这些企业给了我们所有冒险和增长的机会,如果这些人不来冒险,美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可以说,甘冒风险的人带来了我们社会的繁荣。”
那次访谈大概又持续了十几分钟,最终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和观点。显然,我们来自不同的现实生活。随着这场争论的继续,我似乎感到富爸爸在说:“生活中的许多争论都源于每个人不同的现实。
我很想对那个资深投资顾问说一句话:风险回报率或许就在我这一边。但那必然又会引起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我不想在电台宣讲我的观点,但现在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但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