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私学与封建时代教育体系
前言: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

可惜,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如果国家都不能安定的话,全民的教育就是纸上谈兵了。
再说回孔子,孔子之前的教育,不是以官学为主,就是单纯的官学教育,咱今天的学校还分公立私立呢,那时候塾、庠、序、学都是官办的,正经的能叫学校的东西,全都是“官学”。可是这官学,是官办的学,谁都可以上,不是只有贵族,只有“官”才能上的。(保底)从西周开始的国民基础教育制度,是国家官办学校,办到每二十五户就有一所“塾”,办到每个老百姓走出家门,在巷子口就有学校可以上!而它们只需要曲解“官学”这一个词,中国就成了传统礼制下贵族垄断的愚昧之地,除了贵族以外的所有人民连知识都接触不到的野蛮封建之地。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550年的乱世,春秋战国。乱到第219年,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春秋无义战”打得火热,弱小一点的国家已经被吞了n批了,塾、庠、序、学体系不复存在,即使是齐鲁秦晋这样的大国,连党级也保不全了。
这年是公元前551年,孔丘出生了。这个野合而生的山东大汉,渐渐成长为了当时社会上一流博学的学者,他,在官学之外,私人讲学,终其一生,有弟子三千。而这三千弟子,继续将学问讲给再传弟子……在春秋乱世之中,各诸侯已然无力承担下至乡野的教育体系,孔子及其门人从国家手中接过了这一国之重担,建立了不再依靠国家支持而是民间自营的“私学”,下至每二十五户一闾的“塾”,从此改叫“私塾”。孔子及其门人,称为“儒家”。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以儒家之名,恢复了全国的教育体系,而且进化为官学与私学相结合,断断续续、坎坎坷坷地走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之后,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傲立于世界之林。

(总)援引典籍:
《周礼》
《礼记》
(《礼记正义》)
参考资料:
《史记》
《春秋》
《孟子》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