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元宵节,没有我们想象中热闹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也如期而至。古时候,人们在元宵节时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吃汤圆、逛夜市、赏花灯、猜灯谜、看社火……热闹喧腾中,藏着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
元宵节如此重要,历朝历代留下了不少描写它的诗文佳作,《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不过,四大名著中的元宵节,除了花团锦簇的热闹,还有刀光剑影的危机。
上元之夜,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名著,从文学经典中感受不同时代的节日氛围,共享元宵之乐。
《红楼梦》中的元宵节:
富贵荣华寓意深
元宵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上元节”“灯节”。这一夜“金吾不禁”,人们可以彻夜游玩。《红楼梦》描写了贾府的各种节庆活动,涉及我国古代几乎所有重要岁时节令。尤其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元宵节。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是从元宵节写起,甄英莲在元宵节走失,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带,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元春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便正值元宵佳节。在这一回中,作者借元春的目光,展示了贾府的靡费豪华、富贵风流:

却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做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元妃省亲回宫后,特地制作灯谜与家人同乐,又命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各自写一个灯谜,送进宫去,大家一同猜着玩。一起来看看贾府“四春”写的灯谜——
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
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算盘)
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
惜春: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灯)
这些灯谜既暗示了四个女子各异的命运结局,也预示了贾府显赫之后的败落,眼前的欢乐无疑透出日后的悲声。

《西游记》中的元宵节:
异域历劫险象生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天竺国外金平府过元宵节的故事,浓郁的异国风情让这个故事极为出彩。这一章中,唐僧师徒四人离别了玉华国,走了五六天的路,进入了天竺国外一个叫金平府的郡城。小说描述了唐僧师徒在金平府观灯的情景:

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

然而,这场元宵灯会让唐僧又经历一场劫难。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清风将唐僧摄到洞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与三个妖精进行了数场大战,并搬来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前来助战,方才擒获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得以继续前往西天取经。

《三国演义》中的元宵节:
歃血为盟讨曹贼
《三国演义》中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许都元宵节的悲惨故事。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权倾朝野,挟天子令诸侯,朝野共愤,视曹操为国贼。于是,朝中五位大臣耿纪、韦晃、金袆、吉邈、吉穆计划联手,在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起兵讨伐曹操,以清君侧。这一章中,五人对天立誓,歃血为盟,不成功便成仁。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曹氏心腹爪牙,死据宫门。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

但是,这五人毕竟势单力薄,他们不是被曹军擒获,就是死于乱军之中。五家宗族老小,也被曹操命人皆斩于市。不仅如此,曹操还在漳河水边斩杀三百多名官员。本是佳节之夜,许都城却尸横如山,血流成河,可谓悲惨。

《水浒传》中的元宵节:
不夜城忽作武打场
宋代,人们庆祝元宵节比之前朝,时间更长,更加热闹,灯市也更为壮观。 《水浒传》对元宵节的描写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刀光剑影的戏码。在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中,由于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等梁山好汉深陷大名府大牢,梁山发兵营救,因此演绎了元宵节火烧翠云楼、智取大名府的故事。
这一章中,作者用细致笔调描写了上元佳节的热闹喧嚣:

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值此元宵,有诗为证: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烛龙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鳌背驾三神山。红妆女立朱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鸯瓦。翠云楼高侵碧天,嬉游来往多婵娟。灯球灿烂若锦绣,王孙公子真神仙。游人流连尚未绝,高楼顷刻生云烟。

正当大名府元宵放灯、月光清射、游人流连之际,梁山兵马发起了对大名府的偷袭。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但见: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鳌山倒塌,红光影里碎琉璃。屋宇崩摧,烈焰火中烧翡翠。前街傀儡,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尽丢坏龙笙凤管。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踏竹马的暗中刀枪,舞鲍老的难免刃槊。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瓦砾藏埋金万斛,楼台变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
元宵之夜的花灯会顷刻间就变成了武打戏,千年歌舞地顿时翻成一片战争场,可见当时双方打斗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