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自由与孤独

2022-12-01 15:12 作者:明天也许能再见  | 我要投稿

我观点来自或继承或延续自法兰克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践,这个学派延续的是新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

如果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人的关系,那就从源头抓起——人。


人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有多特别呢?我们来自自然,却又在脱离自然,脱离自然后的人能感受到孤独,这是世界上所有生物绝无仅有的。而在DNA上,在分子生物学上,人类和两种黑猩猩,有1.6%的遗传差异,相同的基因达98.4%,但就这些差异,像一条鸿沟,无法跨越,造就了孤独的人类。

 

一、自然中的人

 

在问题身上找答案是找不到答案的。从自然的角度来谈谈人和其他动物。非洲草原上不断迁移的斑马群、野牛群,它们凭着本能生存:在草原上,斑马和野牛的孩子一出生,在几个小时内必须学会站立、走路、奔跑,否则意味死亡,捕食者绝对会吃掉无法跟上族群的新生儿,在这一过程中刚出的斑马、野牛只能全凭本能,拼尽全力学会站立、再学奔跑。

 

人是离开族群无法生存的物种,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刚出生时是最为脆弱、最为无助的动物之一,需要长时间照顾,长达数十年。人类的生存本能已经只剩下了一个简单的哭泣,以呼唤母亲照顾新生儿的本能。也就是说人对自然的适应已经降到最低,需要数十年的学习或者终生学习,同时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生存——也就是为了生存要避免孤独,这是人性驱使。又与自然的动物有所不同的是,人能认识自己,更能认识自然,其证据就是我们能改变环境利用自然,能够发明创造。如果无法认识一个事物,无法思考,何谈改变和利用其规律进行创造?

 

在此基础上,——他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的趋势;他知道他不能选择出生,生活又要总是违背他意愿,最终还要违背他意愿的死去;他想选择开心的生活,却又要面对逐渐的老去身体;慢慢地他将在自己的家人朋友相继离开身边后明白,他的一生原来是多么孤独和寂寞;面对社会,面对自然时明白,这些外界可以毫不费力侵犯他的生活,他却无能为力;这些充满孤独和令人绝望的生存状态是不堪忍受的监狱,如果不能在这个“监狱”中解放自己,以某种形式与外界沟通,那么内心的熵不断增加,自己会变成一个“疯子”。

同时存在一个事实,人始于自然,现在却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当人从自然中分离出去,人就在也无法回自然,人也就此开始自由成长或者说解放、被自然抛弃等等。人的历史告诉我们人自己:人开始逐渐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于自然的存在,就像基督教《圣经》中的所描述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后,被驱逐出伊甸园,就再也无法回去,这也是自由的开始。与留在自然界的动物不同,它们如论如何受本能驱使,不会感到孤独,没有理性,更无法区分自身与自然,也无法区分出自己。

现代社会的人也一直在继承这一“传统”——人是一直不断远离自然的动物,只不过现代社会下比起亚当和夏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脱离自然的过程中,当人越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主观自觉意识越强,同时与宇宙、自然相比,自己又感到无比渺小,越感到孤独,除非人有所归依,除非人生有所以意义和方向。

 

二、现代社会中的人


人类社会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问题在哪?在于资本主义对人的塑造,也在于对人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下我们真的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原子化的个人生活,我们群居在城市、乡村,却不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在忙于工作无暇梳理自己;更不认识他人,我们忙于消费,占据更多的商品;为避免孤独,更多的在社交软件中交流。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模式要求我们工作和消费,不需要我们成为一个人,忽略我们作为一个人需求。其表现是,人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晚熟。

更让人介意的是,科技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种倾向——我们更不需要无趣、浪费时间的交流。比如我们买东西,拿好东西,走去柜台,掏出手机,点出二维码扫描即可,拿走商品,全程可以不需要交流,甚至有无人商店,效率至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成为了一种资本关系、一种互为工具的关系,讲究效率、成果、标准、资本价值,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环境更加凸显了孤独。在孤独之中,我们如此无力。孤独引起的焦虑,恰恰说明人最深的需要之一就是克服分离,克服孤独。这也能解释,现代社会下饭圈形态泛化,人们在避免孤独,在寻找与他人连接的纽带,在寻找归属感。事实说明这是人性的需求,而这恰恰是这个社会所欠缺的,也是教育所忽视的。

 

也有很多人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它能运转,它就是正常的,所谓的不正常是人不能适应ta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对此必须打个问号。

一个社会是人的集合,一个团体也是人的集合,那么能够运作的有:公司、社团、家庭、国家。那么二战的日本和德国算不算正常?黑社会组织算不算正常?制造悲剧的家庭正不正常?人是本能最低的动物,并不代表人没有本性,不代表没有善良和良心,所以极权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答案,普选民主也不是,真正的答案在前进的历史中;违反革命前辈创造的社会秩序是有代价的;真正能实现民主的,恰恰是家庭里面。

发动二战的国家,就算是所谓为国家的利益,也不代表就是正义、正当、合法、合理的。也就是说,数百万人、数千万觉得对的事、正常的事,不代表就一定是正确的,不代表符合人性的。

 

资本主义社会下还有个议题,是人相对社会、组织而言去看待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组织相对人而言去看待人的问题?主体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将不同。如果你投资成立一家民营医院,也有利润目标,这很正常,无可厚非。抛除其他,问题是你有没有忘记生命至上?医者父母心?“生命至上”这个四个字,做没做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种为资本的利润增长,而无视于人;一种是为人,也为自己取得合理的生存手段,为他人也提供了生存的手段,同时可以树立起自己生命的意义。

现在资本主义不知不觉已经偷偷或者说正在把人的主体位置换掉了,让人变成资本增长过程的消耗品。

真正重要的是人所有的劳动都是为了人,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为资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在世界历史进程不停地塑造自身,但重要的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那么为了人,人和人之间可以用一套标准衡量嘛?这个观点有个前提,就是世界上有四海之内都适用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前提去判断每个人,那么问题是有这样的标准嘛?有嘛?有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对社会适应“不良”的人?

这样的观点描述是一种标准人本主义,可叹的是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这样的东西,更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觉得这是正常的。由于大多数人共同具有某些思想或感情,这些思想和感情就必定是正当的——这样的想法十分幼稚。当年投票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的人是对嘛?二战前,支持希特勒支持纳粹的人的想法是对的嘛?一个社会中,众多人有的恶习,也不能把恶习变成美德;众多人犯的同样错误,这并不能把错误变成真理啊。


三、自由的状态——人心无限

 

从充满孤独和令人绝望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人,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自由的、是无限的,同时也是无意义的。

人与自然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是人有无限性,拥有无限的心。什么是无限的心?

人心与动物的心很不一样,有些演化后的动物有心脏,也有心智状态,有意识状态,还有喜怒哀乐。狗会欢乐,也会悲伤,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有心,是心理学可以研究的对象,所以有动物心理学。

但是人心不仅于此,人心还有超出生物层面、心理层面的地方。在这个方面,中国古代先贤早已表述,孟子讲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被称为善之四端。这个心既不是生物学的,也不是心理学的,而是哲学的。人的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是时间性的存在,时间有着过去、现在、未来,当我写下这句话,也想着下一句话,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尚不存在的东西,动物凭着本能生存,人凭着这颗无限的心生活。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作为人,肯定有生命的理想,生活的意义所在,人是没有目的而不能生活的人。为什么?举个例子,现在做个游戏,此时此刻让你思考。

开始思考了嘛?

思考怎么样?

思考结果如何?

你肯定会问,肯定觉得荒荒,思考啥呀?你什么都没有说啊。

问题就在这,思考需要目标,需要目的,更需要给思考一个意义。那么你的人生可以像上面的问题一样,没有意义嘛?只是让你生活,而没有生活的意义,这必然迷茫,因为我们无限的心无处安放啊。

有人积攒了钱买了好多东西,有人买了车买了房,拥有之后我们的幸福人生开始了嘛?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这个房子将来不知道会给谁住呢,而且我们无限的心可以安放在一个有限的事物上嘛?如果这样,那么是不是会追求更好的车,更好的房子?还是追求一个更好的事业,去实现这些目标?“更好的事业”是无限的哦。

这颗无限的心,一定有解决的需要,这个解决的方式也一定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西方世界用的是宗教,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你会把你的每一天每一个行为看成上帝意志的体现:我正在把我的生活内容作为奉献给上帝的礼物。以此来安顿自己无限的心。

中国人大部分人不讲宗教,但是也面临这个问题,其解决方式用的是哲学——在哲学中生活,提高精神境界。《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的意思暂且不议,这里引用只是为了说明,为道的目的就是所说的提高精神境界。现在很多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或者说现在教学内容不包含这个人生意义的回答,丢失了这个哲学观念。

维也纳学派认为,哲学的功用是弄清观念,形而上学只是概念的诗。给哲学实的信息,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了实际的信息,但是与科学相冲突。

很多人没有宗教的生活,也没有哲学,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把自己限于有限的事物,而与精神事物绝缘。

中国哲学不讲死——“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没有天堂地狱,孟子又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是社会中道德完全的人。这样看起来是中国哲学注重现世,讲入世。但宋代有句话:“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表明中国哲学入世和出世。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把无限的心放在无限的事物上,做着现实的事情。

不同于佛教的佛,宗教的精神成就,中国哲学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合一,也就连续地、一贯的保持实践探索,直至天人合一。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过去的哲学家总是在描述这个世界,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与其说:中国找到了救世的马克思主义,不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符合中国,适合中国。


爱、自由与孤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