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答疑解惑第十八期:Inn ZLC,张本智和ZLC和吉村真晴限量

2020-12-24 15:57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反手贴银V和Rozena,哪个更持球?或者说哪个硬度相对高一些?


一直觉得Rozena的海绵虽然有些平价版Tenergy的味道,但总体来说,持球感不是很犀利。银V的硬度明显更高,而且胶面紧绷,起下旋那板能够咬得更实。实际上,很多蛋糕海绵的德套在咬球这方面还是很出色的。人们诟病的只是:海绵内能衰减快。

吉村真晴和Innerforce Layer ZLC以及张本ZLC都是同结构的,那么差别大不大,光就性能而言,是否值得入手?


追求性能来说,吉村真晴限量必然是最好的。旋转值、绝对底劲都更强,尤其甜区和发力档位最为丰富、清晰。有什么缺点呢?板面158*152mm,跟张本ZLC一样,比InnZLC大了点,稍微拖沓,不过适应了就好。另外,就是这板子跟Inn ZLC的差别,有点像市场版Vis和特注Vis,就是:喜欢发力的会觉得更好使。你老是借力,不想发力,那未必还比张本ZLC合适。


对于任何一位家境富裕同时追求上进的青年来说,还是得买这个最贵的吉村限量。


关于Inn ZLC和张本ZLC的区别,上面已经写了。只是说一句,对不钻牛角尖的同学来说,Inn ZLC对比吉村,完全足够实战。




碳素45反手配什么涩性套胶好?


一般建议还是继续保持45吃球好的特性,同时硬度适中。碳素45本身外置编织碳,还是有一定硬度和脱板速度。如果是横板,可以考虑蓝火M1、T05fx、铂金JO这类裹球感不错的,相对比较全面。如果是直板,要轻点的,得看技术组成。只是起下旋为主的,那可以Omega 7 Euro、蓝火M2、变革FX-P。弹击为主的,那F2、红V都行了。



InnerforceLayer ALC.S和Innerforce Layer ZLC哪个对业余起下旋更友好呢?Inn ZLC怎样配胶合适,两面FX-P是否可行?


这个问题的苗头有点不对。就是妄图通过用器材来解决自己技术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技术,还是要通过练习来改善。器材,可以如虎添翼;雪中送炭也有,但占的比例很低。


这两块底板都好起下旋。这类内置纤维,且面材还都不硬。再加上ALC.S超薄,ZLC也一点也不厚。虽然说没有软的纯木五层好起下旋,不过也是相当容易了。更多还是要靠技术。


Inn ZLC一般都说不适合配狂飚。但仔细来看,配橙海绵狂飚有些不透,配蓝海绵的还可以。两面外套则更好。不过FX-P软了些,反手没问题,放在正手支撑力还是差些,难以组织起有效杀伤。



评价下世奥得特制


这类问题太过空泛,最好直指单一型号。所谓特制,都是特殊处理的。比如我们跟世奥得定制了一款岩羊(购买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市场版已经卖到第五批。曾经,是有考虑过追求更卓越的性能。所以用了更好的选材和航空胶水做了一支样品。但非常软弹,虽然有些蝴蝶特注那种大形变和喷的手感,但有些发虚。一些业余高手反馈后,反而觉得定制的普通款岩羊打起来更有安定感。


特制的,既然能往软弹里做,便能往更硬实的方向做。这个跟蝴蝶的特注还是有些不一样。大部分可以买到的蝴蝶特注,对比市场版,都是往更加软弹吃球的方向。


银河的特制,跟世奥得的特制同个道理。车秀英特制跟边松景特制是同个结构,但明显边松景硬了很多。


至于其他一些所谓的世奥得特制,只是打着特供的旗号,则未必是真特制了。


答疑解惑第十八期:Inn ZLC,张本智和ZLC和吉村真晴限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