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异同、比较”类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

2022-03-14 11:06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型特点:

比较型历史试题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给定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其提示语一般有不同”“相同”“差异”“变化”“演变等。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共通之处”“相似之处”“区别……相比相对于差异等标志性词语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二、解题思路:

通过对近年全国卷主观题的统计分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角度:

1、求异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相比……不同之处(区别不同、差异、发展、变化、特点)

2、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相同点(共同/共通之处、相似之处)

3、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异同(异同点、对……进行比较)

其解题方法如下:

(1)审清设问类型:明确设问是求同型、求异型还是求异同型。

(2)明确比较对象:明确比较哪一类或哪几类历史事件或哪些历史人物。

(3)找准比较角度:一般来说,已经设定了比较点的题目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比较点。具体有以下四种:

历史事件类的比较,一般可分为背景、过程、结果三大块。涉及背景的比较项有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涉及过程的比较项有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涉及结果的比较项有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

历史现象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

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考虑。

政治、经济制度类的比较,可从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考虑。

(4)判断试题类型:找对比较对象;浏览材料,判断作答方式。

第一种类型——比较对象甲与乙在材料中均涉及,且分量相当:从材料中提取比较对象各自独特之处;归纳总结,转化语言,规范书写。

第二种类型——题干要求与甲相比,说明、指出乙的特点:甲为参照物,只需从材料提取乙的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转化语言,规范书写。

第三种类型——材料重点涉及比较对象中的一个:以权重小的比较对象为参照物;从材料中提取权重大的比较对象的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转化语言。

第四种类型——比较对象在材料中均有涉及,但有效信息很少,材料仅仅是个引子;结合基础知识,可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五个方面考虑比较对象的异同。

三、经典模拟:

(2021·广东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 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1912—1937)》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

答案 (2)不同之处:英国主要流入城市和工业,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产业内流动;英国与国家政策引导关系密切,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异同、比较”类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