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书单推荐
《消失的13级台阶》——高野和明

推理味不是很浓,故事性尚可,但关于“杀人与死刑的关系”的探讨非常值得一看,其间我不时想起罗翔老师——刑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惩罚还是导善。怎么知道犯人是真的忏悔还是自我后悔?
除外,关于执行死刑的狱官的心理描写也颇让人寻味,这点和《青之炎》有相似之处,不过立脚不同。
猛然间,才发现,我还是免不了俗——总想在书籍里思考些什么,哪怕是杂书。
2.《寻觅意义》——王德峰

书中的范畴还是挺多的,但因为我之前看过他讲的马克思和禅经(我收藏夹里有),倒也还好,一天也就读完了。倒不是想标榜我读的有多快,只是想说一个事情,一年前我就能听懂王老师讲的内容了(当然这个懂只是自我拙见),但如今我还是没能在现实中找到人生意义,读完此书亦是如此,不免失落。也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王老师很多话都挺高屋建瓴的,我初见时真有惊为天人之感,光是如此,我就非常推荐大家去品一品了。
可我到底在纠结什么呢?思绪竟又回到了那篇专栏《寂静的春天,沉默的人生》里,我一直想写完续篇,但笔墨已随那列车的到站而枯竭,那观点更像是问题,而我一直给不了答案。
那趟列车用仅仅两个小时的路程再次提醒我这是一个追逐效益的时代,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资本要求时代飞驰着,压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我长时间住在慢节奏的温州乡镇,却更能体会到快节奏的工作以及差旅生活。我很乐观地处置工作以及生活。在那高山之上,不见耀日,却是满目纯白,因是天云在我脚下;我沿着海岸线开,聆听海风夹着牛哞,左耳海水涛涛;猜着未名的虫鸟花草,倒计着未定的归期,不时跳目思考。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在想我该悟出点什么了吧,但言语的力量始终架不过逻辑的重力,我想出来的东西多是理性的产物。是的,我想跳出资本、科学、逻辑、理性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但一年的时间不够,我现在只能将问题勉强提出来。
第一个问题是卷,我在《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中提了出来,中国人的卷多是内卷,耗死周围人,以赢小集体荣誉为荣。
第二个问题是时代与个人,这个时代裹挟着人前进,人沦落为时代进步的资源。个人意义难道只能在社会集体中寻找到吗?亦或是我不敢苟同的虚拟世界?其实后者还是一种社会集体,这张互联网必须是由一批人织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紧接着第二个问题,脱离社会的个人意义是不是现在流行的“摆烂”?摆烂文化是不是个人意义的追逐,虽然可能有点误入歧途?

当我认识到有感性的力量后,我一直想拥有它,而目前最大的收获竟是记忆力的增长。不想说个人人生没有意义,因为个人的人生是生活着的人拥有的,记得就是一种意义。未了,放一张我第一次站在云上的景,在这短暂的一秒,人生不会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