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国考言语「主旨题」疑难解析

2023-01-11 02:06 作者:院里的伯克  | 我要投稿

照常,难题大都是考察“思维倾向”的题,不了解的同学可看我在B站的视频入门。


行政执法卷


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现代空袭作战向陆、海、空、天、电、网等领域发展。电子战飞机、预警指挥机在现代空袭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第四代隐身飞机投入实战大大增强了空袭体系的突防能力;空射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智能化水平、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增强,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空袭体系的精确打击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运用小型或超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对重要目标实施“蜂群”式打击,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颠覆性技术提高了空袭作战的综合打击能力

B  军事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C  精确打击能力的增强提升了空袭作战的效能

D  智能化时代的空中防御体系面临着空前挑战


正确率 5.6% 

对文段的两点把握:

1)尾两句之前说“当前已经很厉害”,尾两句说“未来会更厉害……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

2)在最后一个半句之前,文段并不带角色立场,在客观的讲军事发展。

正确思维:对【现实性】敏感,能发现上述第1点提到的前后“现实”与“非现实”之分,尾两句是新的一节,且此节最后说“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这既是前面所有内容即将造成的【结果】,也是一个不得不去应对的【问题】(因为打击力变强,是敌方的也会变强)。由于尾两句所讲的将来,不是幻想的、不切实际的将来,而是合理的、即将到来的将来,所以实干者会放下文段前一半,迁变到尾两句,去准备应对问题。

典型错误思维:闭合于前一半的闭合思维 + 现实与否不敏感 = 被前一半粘住,认为尾两句是顺带一提。


公考对“实干”与“迁变”的偏好是没有改变的,只是这题在“度”上有一点刷新,看之后是否还会出现这种程度的题。


副省级卷


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巩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方面有个科学规划,荒山、沙漠、滩涂、森林、草原等治理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不能都是一种套路。长江、黄河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业农村任务十分艰巨。长江流域抓好十年禁渔,加强执法监督和市场监管,妥善解决好渔民转产转业和社会保障问题。黄河流域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因水施种,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把农业用水效率提上去、总量省出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农业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B  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需做好统筹

C  农业生态建设要做好科学规划

D  生态文明建设要找准着力点


两个关键词:农业农村+生态,据此可排除D,缺前者。

B的“统筹”一说基本是无中生有。文段的意思类似于“下周要拔河比赛了,我们班的几个大个子同学这几天要加强体能训练,要……”:“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任务十分艰巨……要……”。

A和C谁好?这是一个涉及实干倾向的问题,实干的人认为C好,所以答案是C:文段讲了那么多对策,那主旨就是对策,而不要“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转而去谈存在问题。



步兵融入联合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体系架构下,以指挥信息系统为平台,根据作战需求,及时对接指挥关系,合理区分作战行动和保障路径,以实现步兵作战与联合作战的无缝对接。在联合作战中,可以采取火力打、远程击、空中炸、地面围等手段,歼灭敌方有生力量。步兵持有轻武器,善于近战歼敌,且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是直达战场、一线冲锋的优选力量。因此,近战歼灭敌方是步兵在联合作战体系内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步兵将在其他军兵种力量的支援配合下,发挥夜战、近战和灵活机动的特长,实现歼灭据守之敌、驱逐进犯之敌、围捕空降之敌等目标。

这段文字主要分析联合作战中:

A  步兵的独特优势

B  步兵的主要任务

C  歼灭敌方的重要手段

D  步兵武器装备的特点


在主旨课的“实干”一节中我们讲过,“现实中的目标、任务是小重点”,而非特点/特性分析。选中正确答案B的人,是在乎目标、结果、实际效应的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木材为原料,在我国每年仅栽培香菇一项就要砍伐阔叶林1000万立方米以上,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菌林矛盾”。由此我国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研究,1986年,终于成功培育出可做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菌草,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运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的综合技术。菌草技术开辟了“菌”与“草”交叉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菌草技术:

A  有助于解决“菌林矛盾”的难题

B  是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的原创技术

C  为食药用菌栽培提供了新的思路

D  为保护阔叶林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文段先后介绍了两个事实。

有“菌草”之前:食药用菌的栽培,需要砍伐森林,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菌林矛盾”。“菌林矛盾”指“栽培食药用菌”与“保护森林”难以兼顾。

有“菌草”之后:食药用菌的栽培,用菌草就行,不再需要砍伐森林。

作者介绍上述事实转变,就讲清楚了“菌草”技术的意义:实现既可以栽培食药用菌(产生经济效益),又不伤害生态,即化解了“菌林矛盾”。所以答案是A。

B错在,“我国原创”不是重点,此点与前述“两事实”的行文逻辑,没有任何关系;

C错在,事情把握不到位,“食药用菌栽培”只是菌草效益的一方面(一半);

D错在,事情把握不到位,“保护阔叶林资源”只是菌草效益的一方面(一半)。

这题考察有些接近逻辑填空,要求不被文字束缚,自由的、到位的去把握事情的逻辑、来龙去脉。在此文段中即,核心问题是“既要菌,又要森林”。



地市级卷

[ 无 ]





2023国考言语「主旨题」疑难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