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81 绝对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81、绝对主义
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的。它把绝对和相对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地夸大绝对,夸大认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否认相对真理。
绝对主义也是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杜林在世界观上宣扬宇宙的原始状态是“物质是自身等同的状态”,是绝对静止、绝对平衡的,把相对的静止、平衡绝对化;在认识论上,他鼓吹认识的“绝对可靠性”和“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夸大思维的无限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否认思维的有限性,否认相对真理。他用这种绝对主义来制造唯心论的哲学体系和jia社会主义的反动理论。[-]鼓吹“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先是鼓吹“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后又贩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推行“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鼓吹“绝对权威”、“顶峰论”,否认相对,夸大绝对,使绝对脱离相对。他们的世界观都是绝对主义,都是为他们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
在革命队伍中,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也会反绝对主义的错误。教员在批评战争问题上脱离政治的倾向时指出:“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1]教员还批评有些同志“对于复杂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2]绝对主义往往从这一个方面走到另一个方面。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这种绝对主义的错误思想,是执行教员革命路线的障碍,是继续革命的障碍,必须加以纠正。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辩证法和绝对主义是根本不相容的。辩证法认为,绝对和相对是对立的统一。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没有脱离相对的所谓绝对。马克思主义承认绝对真理,但坚决否认有离开相对真理的所谓绝对真理、永恒真理。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的,所谓“终极的、最后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3]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447页。
[2]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93页。
[3] 《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