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吐酸:脾胃虚寒证

2023-07-26 09:18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肝胃郁热:舌质红 

      主症:反酸、胃灼热,胃胀。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又称泛酸。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若随即吐出者称为吐酸,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

      吐酸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在临床上虽有寒热之分,但以热证多见。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犯胃所致;因寒者,多因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而成。

舌诊上焦:

      头晕晕乎乎:舌胖,湿浊蒙窍。

      胸闷、气短:气血亏虚及湿浊在胸,胸阳不振。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部凹陷为脾胃虚弱。

      乏力,易疲劳:舌两边齿痕,肝脾两虚,肝主筋,脾主肉,故有此症状。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下肢冷:舌根胖大,脾肾阳虚所致。

      主症:反酸、胃灼热、胃胀。

      证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四君子汤

      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均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皆有益气健脾之功;配伍的共同点均为补气药与行气化痰药相配,使补气而不滞气,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气滞痰湿中阻之证。但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吐酸:脾胃虚寒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