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五章 语言的界限(前期维特根斯坦)(知识点总结)

2023-07-06 21:53 作者:小雄King  | 我要投稿

第五章 语言的界限(前期维特根斯坦)

哲学目的:澄清思想,判断有无意义并为可思与不可思划清界限。

方法:逻辑分析,以此来剥开语言的伪装,找出真正的逻辑。

 

图像论(picture theory of meaning):基本内容是作为命题的终极要素的名称与作为事实的终极要素的对象一一对应,命题与它们描述的事实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

 

(1)     名称代表对象。(简单性)(☆不成图像)

(2)     基本命题(由名称组合而成)是事态(可能性,state of affairs)的逻辑图像。

(3)     命题(真值二项性)是事实的逻辑图像。

(4)     语言是世界的一幅总图像。

 

语言是命题构成的总体,世界是事实构成的总体。

(个人认为这里的命题是广义的命题,既包括真命题也包括假命题,但与基本命题不同,基本命题定义是“由名称组合而成的命题”,比“真值二项性”定义更广,世界一定对应的是事实,而不是事态!!!

或者说,语言是狭义的,指的是真命题的语言,语言是所有真命题的集合,即所有经验事实的,假命题的语言没有意义,那么世界也是狭义的,即现实世界。

理解不一定对,假若有错,日后再改!!!)

命题

1.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逻辑函项)。

2. 基本命题是命题的真值主目。

 

命题的真值情况是由构成它的各基本命题的真值情况决定的。

 

 

逻辑哲学:

命题真值:

1. 重言式(真值可能性都为真)→逻辑命题全是重言式

2. 矛盾式(真值可能性都为假)     

                     ——都缺乏意义。

 

逻辑是先验的,无法言说。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逻辑的界限。

      

逻辑是外在于世界的探讨推理的必然性的形式系统。

逻辑是对世界具有逻辑形式的反映。

 

 

(语言)       表征关系       (逻辑形式)

言说         →               显示

                       逻辑

       ↓                                         ↓

使用句子的目的                         句法等逻辑结构

语义层面的使用

 

       凡事可以说的,都可以说清楚。 →事实世界(偶然的东西)

对于不可言说的,必须保持沉默。    →价值世界(意义)

                ↓

           只能被显示的

1.逻辑形式。2.哲学问题。3.伦理、善、美(不可实证)4.神秘的东西(生命的意义、价值)

语言只能描述与语言同构的东西。


第五章 语言的界限(前期维特根斯坦)(知识点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