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身——一款稳重的外衣
直身——一款稳重的外衣
图文来自:原创 汉服学社 Matthew
特别声明:本号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均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注:本系列所有形制的信息选择皆会根据史料研究结果和市场流行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请读者理解。
喜欢汉服的小伙伴可能见过各式各样的汉服,很多时候分不清直裰、道袍和直身,因为它们从外观上看起来似乎都长得差不多,其实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那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直身”吧!

直身。来源商家:鱼汤传统服饰
【结构与历史】
直身,又称长衣、直领、海青。其结构特征与“道袍”非常相似,明刘若愚《酌中志》记载:“直身,制与道袍相同,惟有摆在外。”
直身袍交领右衽,因领式斜直,故称“直领”。一般在内襟缀系带一对,外襟缀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大袖,收口。衣身两侧开衩,不同于道袍接內摆的结构,直身接外摆一双,便于骑马、出行等活动穿着。



孔府旧藏:明 浅蓝绿色暗横纹罗直身
直身是明代男装基本款式之一,使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士人百姓的日常正装,也常见于皇帝诸王的龙袍和文武百官的官服之中。而在之前的“道袍”一文中我们提到,道袍只能在士大夫和文人学子等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人群之中普及。世俗小说中有时也将无摆的道袍或直身称为“直裰”,而对比士人所穿“直裰”,庶人所穿“直裰”的衣身和衣袖都相对窄小。由于服饰对人群阶层的限制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三者的主要区别基本在于“摆”的不同。


穿着直身的明代士人画像;图源网络
明制直身与道袍、直裰同为男子外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称呼不尽相同,有些文字资料中常将三者混称,现实生活中应将三者做出区别。
【场合与穿搭】
在明代时,直身是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的通用服装,一般作为正式场合的正装使用。它的这一属性同样适应于当代社会的筵宴、成人礼、毕业礼等其他礼仪场合。


直身袍。来源商家:明裔汉服设计院;鱼汤传统服饰
搭配直身的常见首服是大帽,大帽由古代圆笠发展而来,上为圆而高的帽筒,底部围一圈帽檐,缀有系带打结虚玄于颔下。大帽材质丰富,有缠棕、马尾、漆纱、丝罗等。
穿着直身时腰间可系玉绦钩,当然也可以根据场合灵活的搭配其他首服或配饰,内搭道袍等衬袍。
【附:内搭】
以下款式为传统明制男装通用内搭,也可以作为私人场合的单独穿着。视场合、天气等情况可以进行灵活的搭配和面料选择。
交领短衣:交领右衽,两侧开衩。窄袖或直袖,衣长及臀。
褂子:直领对襟,两侧开衩。直袖、短袖或无袖,衣长及臀。
衤旋子:打褶短裙,前后常用马面褶。群腰两端缀有系带。长度及膝。常穿于袍服下作衬,也可穿于外层,以取古人“下裳”之意。
袴:宽裤腰,窄裤腿,裤长随穿着者需要而定。裤腰处缀有系带。

男装内搭。来源:尊周承明手册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相似的款式,就持续关注我们将来的推文吧!
参考资料:
山东省博物馆. 斯文在兹: 孔府旧藏服饰. 济南: 山东省博物馆,2012
丁艳芳《金瓶梅词话》的明代服饰词汇训诂。2012
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文章内容或存在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图片版权归相关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烦请告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