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公开课】6.2 王维《鹿柴》|古典诗词鉴赏

【划重点:王维的五绝到红楼梦,体现无常是美】美不依赖意义而存在,因为有美的存在,所以生命是有意味的。即使那些美已经消失了,人还可以依赖对美的回忆,而使生命变得不那么枯萎和可厌。(20230413)
一、五绝的特点
反面案例:举例:杜甫《八阵图》“工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写五绝很紧凑,压缩浓度太高,会导致气很闷。
得出:五绝还是要空灵一定,有那种象征意味,遐想空间。
正面例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二、《鹿柴》
鹿柴zhài:王维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庄园)中的一个景点。

动态的声音和光线。不联系作者生平,这就是一首意境完整的诗,虚无缥缈。想象一下:
(不见人:山的曲折;人语响:雾气比较大)——听到人说话,而看不到人,声音会缥缈——会不会觉得这个人生也很虚渺,没有多少真实感?
(黄昏的光本身比较暗淡,透过树林,照在青苔上)——若有若无,稍瞬即逝。微妙的动感。
如果联系王维的禅宗

王维:字摩诘。
三、《鹿柴》禅宗的解说:
1.世界是五常的(ps: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代表万物,感观到的东西)
2.处在一种边界中,在有中感受到无。
3.无常是美的意识。(王维的诗的特点,拓展到《红楼梦》)
(声音发出后立马消失,当下的无常;光线也是,暗淡而闪烁着,很快消失。)
——总结:也就是处于一种:有和无的边界,在“有”当中体会到无的虚无。

浅说:动静结合,意更深。挑战前人权威

四、【为什么五常是美?】
1.无常中感受到世界是变化的,没有什么不能被推翻,唯有一个不能被推翻,那就是美!所以五常是美。
11:06
2.如果说美确实存在过,美不依赖于意义存在,即使美已经消失,曾经是美的,那么就不叫无聊的窝囊
12:32
美不依赖意义而存在,因为有美的存在,所以生命是有意味的。即使那些美已经消失了,人还可以依赖对美的回忆,而使生命变得不那么枯萎和可厌。
13:10
生命常常窝囊,但如果是美的那就不窝囊。
1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