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分析:市场规模达3.07亿元,同比增长4.8%[图]

一、概述
电子阴道镜是一种妇科临床诊断仪器。适用于各种宫颈疾病及生殖器病变(性疾病)的诊断,它能将观测到的图像放大10~60倍,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借着这种放大效果,医生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器清楚地看到子宫颈表皮和生殖器表皮上极其微小的病灶细节,有助于提高判断宫颈、生殖器等病变的准确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使患者提前得到有效的治疗,使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电子阴道镜由:CCD摄像机、LED冷光源、支架、云台、台车、计算机、液晶显示器、阴道镜专业软件组成,上游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下游主要为医疗机构。
电子阴道镜行业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的加入为电子阴道镜检查带来了破题思路。算法框架升级后的“腾讯觅影”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可实现利用AI技术模拟医生读片过程,进行阴道镜下癌前病变辅助判读,辅助基层医生快速进行宫颈癌病变分级和活检点预测,有效提高阴道镜检查和活检诊断的准确率,近年来全球电子阴道镜市场飞速发展,2021年全球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达2.46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了0.1亿美元,同比增长4.7%,预计2022年全球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将达到2.55亿美元。
2015-2022年全球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行业报告:共研网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国内电子阴道镜生产企业数十家,行业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电子阴道镜产量达1299套,较2020年增加了75套,同比增长6.1%,预计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产量将达到1374套。
2015-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产量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诊断用阴道镜的需求增加,子宫颈癌患者增加,阴道镜设备的开发与进步,及全球老年人口的剧增,成为促进市场成长的主要原因,2021年中国电子阴道镜需求量达1253套,较2020年增加了71套,同比增长6.0%,预计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需求量将达到1324套。
2015-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需求量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国内电子阴道镜企业在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方面的不断突破,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国产电子阴道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达3.0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0.1亿元,同比增长4.8%,预计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元。
2015-2022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三、未来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1、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宫颈癌是危害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预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规模的宫颈癌筛查越来越普及,阴道镜已是宫颈癌初筛结果异常时关键的转诊步骤,在宫颈癌筛查、诊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阴道镜下不能获得正确的活检部位,即使病理结果正确也会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阴道镜的诊断水平和组织学活检的准确性已成为宫颈癌筛查项目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传统的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项目上结果表现欠佳,甚至成为瓶颈,其原因在于检查评估的条件只能依赖操作医师的主观经验对染色结果进行判断。再者从表面上看虽然阴道镜是形态学的影像学技术,但各种染色方法是针对上皮细胞的改变设计的,而细胞改变又是动态的过程,受溶液品质、操作手法、观察方法的影响很大。
目前,在医疗大数据时代,患者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每个患者都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海量数据的增长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影像学检查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影像数据,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多数还集中在单图的静态图像识别﹐割裂了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关联。而本研究中的AI采用图形卷积网络(GCN),其可以通过采集大量已知的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来建立数据模型,学习宫颈病变的动态图像,并依靠深度学习训练出计算模型,经过特征提取与识别,最终能够自主诊断出ASCCP指南报告所涵盖的所有病变,并且可以在日常工作和检测中,通过人工标记和矫正,不断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从而增强宫颈病变识别的准确性,丰富其对各种疾病的识别能力。通过对宫颈系列图像信息的识别和利用,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性,而且它的阅片重复性高,客观性强,不同于人工阅片会受情绪和疲劳度等影响,人工智能阴道镜的知识经验会随着病例的增多不断优化,漏诊率和误诊率会不断降低,提供给医生预测宫颈病变的稳定结果和具体解释,亦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医院或医学院供临床阴道镜医生培训学习。
另一方面,全球消除宫颈癌已成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到2030年之前,全球至少70%的妇女要接受一次宫颈癌筛查,届时我国将有大量初筛结果异常的妇女需要转诊阴道镜检查。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病变诊治的广泛开展,阴道镜应用势如破竹,从事阴道镜检查人员不仅限于妇科肿瘤或妇产科的专职医师,扩展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甚至护理、助产人员,以致阴道镜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准确性悬殊很大,现有的阴道镜医生的诊断水平和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性差距较大,导致诊断符合率下降,且医生培养周期长,在短时间内提高阴道镜检查指导活检的准确性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幅员辽阔,医疗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我国70%的医疗资源配置在城市,存在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对医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但基层的诊疗水平依然相对薄弱,大量患者仍聚集于三甲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AI有望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阴道镜医师匮乏及工作量大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能力,辅助医生完成疾病筛查任务,这将大幅提高医疗机构、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另外,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还可以打破地域界线,不受被检测对象所在地域等因素影响﹐各个地区的患者都可以得到同样精准的阴道镜检查服务。这将为基层癌症早筛和预防提供坚实保障,帮助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打通宫颈癌筛查链条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医疗行业打造面向下一代智能医疗服务的“超级大脑”。在未来,人工智能与电子阴道镜“超级大脑”的融合打造,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助力普惠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推进早癌筛查。
目前,国外有很多研究团队正在发展和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但对其功能定位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定向发展可供选择:一些研究者基于识别阴道镜下宫颈病变来指导宫颈组织学活检,另一些研究者则倾向于检出阴道镜下高级别宫颈病变(CIN2+)以用于治疗目的。众所周知,宫颈癌筛查目的是为了检出,确诊CIN2+的患者;组织病理学才是确诊CIN2+的金标准,而非阴道镜。在中低收入国家中,阴道镜下引导宫颈活检是限制宫颈癌筛查表现的主要瓶颈,阴道镜医生无法准确定位宫颈活检点,导致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电子阴道镜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