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重新审视“黑暗中世纪”(1):古典文化在西部被彻底摧毁了吗?

先屡清一件逻辑很简单的事情:进入到西罗马的蛮族不足100万,这些日耳曼人不仅没有主观上摧毁原先文化的理由,客观上来讲他们也很难覆盖原先文化的力量。再这个基础上再回来重新审视从476年到加洛林王朝中间的这一系列时间。
如何看待西罗马皇帝被废黜这件事:
这个需要首先提一嘴的,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个事件本身的性质更接近于一场古典晚期司空常见的军事政变,因为废黜西罗马皇帝的奥多亚克——虽然他之后占山为王,但是在废黜西罗马皇帝之前,他的身份并不是独立于罗马之外的某个蛮族的首领,而是西罗马军队中的一个指挥官。
476年这件事产生的“震动”比想象中要小得多,在此之后,奥多亚克把帝国的徽章送还给君士坦丁堡,而东边的芝诺皇帝也承认奥多亚克是一位罗马帝国的贵族。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巨大的震动,因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西罗马甚至没有“沦陷”(UP注:首先纠正一个观点,395年罗马分成东西两边,但是并不是说罗马帝国真的分成了两个国家,一边叫东罗马,一边叫西罗马,而是一个国家。在当时的罗马人看来,即便有两个皇帝也不影响“只有一个罗马”的这件事的事实),而只有西奥多里克也同样被芝诺授予为罗马贵族,并且皇帝授权之下接管了意大利,可以理解为他是以芝诺皇帝派出的一位官员的身份统治意大利。
如何看待古典文化的“断绝”:
除了某些偏远地区,如英格兰、巴伐利亚和莱茵兰这种本身罗马人就不多的地方,其余在意大利、北非、伊比利亚和高卢等地区,蛮族都并没有破坏原先的古典文化,无论是艺术、法律、习俗、建筑和学术,而且蛮族的生活也很依赖这些罗马土著,并不是他们建立一种新的行政的体系或者秩序,而是继续保持原先的制度,甚至是汪达尔人。
除了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人以外,其他地区就没有什么日耳曼法的痕迹,进入西罗马的日耳曼人接受罗马法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东哥特国王西奥多里克七岁被父亲送到君士坦丁堡当人质,长大以后娶了皇室公主为妻,芝诺还给他的贵族的身份和官僚的职位,他的女儿就不说了,母亲是罗马公主,父亲从小在君堡长大,而两位女婿里有一位还没和贝利撒留打就投降了,另一位女婿则声称自己是柏拉图的追随者。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多日耳曼统治者接受过罗马教育,比如贡德波,学识渊博且能言善辩,对神学也很感兴趣,经常和圣阿维图斯聊天;圣希多尼乌斯认为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二世的文化水平很高,这位的朝臣里也有些罗马文人,比如诗人和修辞学家之类的。
所以这些人肯定也并不会直接毁掉之前的制度,还是以东哥特人为例,西奥多里克的各种行政长官都是原先的罗马人(UP注:东哥特人有点类似于八旗子弟,他们不事生产,只是单纯作为一种被供养的职业军人存在于东哥特王国的社会当中,但是不同的是,东哥特人并不参与行政管理),并且也象征性地保留了元老院,他本人继续住在原先西罗马帝国的行政中心拉文纳,之前的行政组织的划分都保留了下来,司法机构非常罗马的,西奥多里克敕令也非常罗马的,他还以东罗马皇帝的名义进行铸币。
西哥特国王的宫廷里虽然也有日耳曼廷臣,但是数量仍然不及原先的罗马人,各地的行政机构也主要由原先的罗马人组成,法庭的主持方式也是完全罗马的,基本上也看不到什么日耳曼的影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罗马化也越来越明显,西哥特人之后的皇室徽章都被罗马徽章替代,而且还不断收到东边的影响,西哥特的君主制正在往拜占庭体系的方向发展。
还有勃艮第,勃艮第的关系和东罗马皇帝非常好,非常罗马化,宫廷里各种诗人和修辞学家,勃艮第国王西吉斯蒙德宣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战士,他的王国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包括早期的法兰克人,他们也是如此,他们的领土虽然偏远了一些,而且国王的代理人几乎都是高卢罗马人。
甚至是汪达尔人(UP注:汪达尔人是以入侵者的形式进入北非的,跟奥多亚克政变废除皇帝与西奥多里克奉旨接管意大利这两件事还不是一个性质,因为后两者都是在罗马这个大的框架内所的发生的事情),也会建立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北非的文化和生活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北非的文学也继续盛行,所谓的“汪达尔主义”仔细分析的话,实际上是立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