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不建议入行心理咨询?因为北大硕士也混不下去

2023-01-30 03:48 作者:酥心小饼干  | 我要投稿

我想来说说我对于国内从事心理医疗行业的看法。这一切只是基于我个人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得来的,我只希望能对看到的人有所帮助就行。

我先说我的个人,我是95年出生,15岁也就是初三的时候10年,我抑郁症发作。我15岁中考前几个月在当地一家私人医院看的,那个时间点那家医院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我住院了一个月进行疗养感觉好了很多,那个时间国内的心理学发展并不好,民众对于心理疾病并没有清楚的认知。我也不了解何为抑郁症,我以为是个感冒一样的疾病好了就没事了。我在暑假期间擅自停了药,高一开学之后依然很厌学,大约两个月左右我就退学了。抑郁症影响了我的一生。

心理疾病的治疗通过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医生或者说药物,另一个是心理咨询师,通过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主观)进行治疗。国外做的更好一些,咨询师会和你的父母,你的学校同学老师做交流,干预你的环境。

国内的治疗是很混乱的。我先说医生,医生就是看病开药,尤其国内的医生,让你做个心理测试,看你测试报告上焦虑多还是抑郁多,给你开对症药,因为药物是管控类的,你一个月要去医院报道一次,医生见到你最多和你聊个几句就让你走人了。医生一个月见那么多病人,他才不管你好不好,他又没生病,你好了他又没收益,你不好他每个月还有挂号费收入。一定要找个耐心的,给你开适合你的药物,并且副作用小的。如果你觉得副作用大,及时沟通调整。

接着说咨询师,这么多年,我尝试过许多咨询师,最早国家有补贴50分钟108,前几年取消之后一次50分钟收费300。我便再也没去过。因为我觉得我看咨询师换了很多个,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可我的病情并没有改善。我说说我觉得离谱的地方,医院的护士空余时间看教材做题目,就可以考证书,然后成为咨询师,这是她们的职业晋升通道。我在医院约过一个咨询师,与她做过很多次咨询,有一次我通过护士再约她,她和我说生病了,我问她什么时候病会好,她说不知道。其实她的病再也没好过。因为她觉得从事咨询师赚不到钱,于是找个借口罢了,从一个正规行业规范角度来说,她需要和我的下一任咨询师做来访者的交接,可是她没有做。可见行业的规范性。那家医院有名是因为,里头的几个主治很有名,还在当地的大学做导师,最后主治大夫成为了医院的院长或者副院长或者股东。退休之后去外面开心理咨询工作室,一个小时收费能上千。

我的治疗经验告诉我,整个心理咨询的行业,混乱不堪,鱼龙混杂。如果你付出金钱找到一个厉害的咨询师能改善病情,那么它值得。如果你觉得你没有好转,建议快点换个咨询师。而且你付出多的钱,并不代表这个咨询师厉害或者效果好。

(请选择性观看)题外话:我再说说我如今的病情和治疗方法。我去年开始好转了很多,因为我的思维模式得到了极大的转变。要先说病因,我个人生病的原因,我过去认为是因为我是单亲家庭。而我去年碰到一个厉害的咨询师告诉我才意识到,我爸是双向,而且他病的比我还严重。当你处在一个有病原体的环境当中,只要病原体不消失,你的病不可能好。那么我不可能把我爸掐死吧?(笑)你要做的是,要么远离环境,要么你让自己有抗体(免疫力)。环境不可能以一个小成本改变,更何况是家庭,甚至可能是工作。就算去到了新的环境,新的环境有新的病原体,假设没有,旧的环境已经影响你让你生病,你已经是个新的病原体了,你依然会影响你自己。那么只能从抗体(免疫力)方面入手。如何有(免疫力)抗体?就是一个词:主观。当有一天,你所处的环境不再能影响你的心情(主观),当一个人对你有不好的影响,他作为一个传播方,你作为一个接收方,你可以拒绝接收,或者你收到之后你的心理活动(思维模式)可以把负面的变成积极的,你能看清让你有情绪的人事物的本质,并且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你的病就好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我现在在学习,并且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我愿意给同样生病的人指个方向,我的观点是,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请通过学习治愈自己的方法。目前这个阶段不要对心理咨询行业太大的希望,就算你遇到了好的厉害的咨询师,他对你的帮助依然是有限的。你一定要通过学习看书,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或者说增加自己的智慧。当你具有足够的知识时候,你会具有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治愈你的病的。

1,增加对于自己的认知。你可以开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不是说书店里的鸡汤,而是教材。你可以搜大学的心理学教材,比如:《心理学与生活》。这样能让你能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当你意识到你的病已经好了一半。

2,增加你对于人事物的认知。你需要有足够多的知识,或者说智慧。不但是科学,你还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因为哲学可以增加你对于事物的认知。社会学知识,增加你对于人际的认知。哲学我推荐从《西方哲学史》入手,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也不限于这些学科,我推荐只是我接触了这些学科,并且觉得它们对我很有帮助。(像是历史,医学,也都很有用)

补充:你只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就好了。你并不一定要把这三门的学科研究透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需要你付出一生的精力和时间的,而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是为了治疗自己,不是为了做学者。)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深入研究,当你具有一定哲学,心理学基础,你可以开始看一些心理学家的著作,例如《梦的解析》,《荣格文集》之类。(因为这些书他们需要有非常庞大的知识面才能理解。)

注意!你一辈子都需要学习,并且不断运用你学到的知识。

3,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现实很关键,一定要是身边见的到摸得着的人,不要寄希望于网友网恋。一个如果沉迷于对网友付出的人,你觉得他有时间和精力对身边的朋友付出吗?你一定要面对面和你的朋友交流。社交的目的也是为了学习,当你接触不同的人,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上的,性格上的交流,你会发现每个人对于人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这也会极大扩展你的认知。

4,通过运动增加你大脑中需要的快乐元素。你生病之后你的神经递质分泌会减少,简单说你不容易感觉到快乐。快乐来自于多巴胺和内啡肽,所以你需要它们(心理学与生活的书中有大量篇幅阐述它们)多巴胺可以通过食物,但是这种方式它不健康,内啡肽需要运动。我目前一个月保持15个小时的运动,我两天去走路1小时。如果能出汗其实更有效果。请一定要运动起来。我最胖的时候有80kg,如今的我只有61kg,瘦下来之后你身体健康心灵也会健康。(并不一定要有我这么多,适量就好。)

补充:每周三次,每次半个小时的出汗运动,等于最强大的抗精神类药物。晒太阳,人的眼睛接收到自然光线之后,会调节你体内的生物钟。

5,关于药物。我先来描述下药物的作用。药物最重要的目的,它是个保险措施,它用来稳定你的情绪,不让你在非常情绪化的时候,进行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活着就是为了与命运抗争,你都没命了你还抗争个啥呀。药物剩下的作用无非用来缓解躯体化症状,也就是失眠,手抖之类的。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是靠吃药治好的。

最后,从医学统计角度来说,心理疾病治愈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你生病和情绪有关,心理疾病患者就是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又或者没有情绪)。情绪让你生病,而你不可能吃个药把你所有情绪都消灭掉。我说这个不是想让你绝望,而是希望你能意识到,情绪会伴随你一生,而心理疾病也是会伴随你一生的疾病。它是个慢性病,你这样理解就好了。

我还有很多我学到的知识,可我实在没有时间和篇幅展开来讲了。希望这些对你们有帮助。

我用来自英国作家,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我的一个观点: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是和社会有关的。这是来自20世纪的人的思想,可是到了如今依然不过时。

“我们的当代西方社会虽然在物质、思想和政治层面取得了进步,正变得越来越不利于精神健康,而且会戕害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幸福感、理性思考和爱的能力。它会将他变成一台自动机器,由于人性的缺陷,人们的精神疾病日益严重,在疯狂的工作和追求所谓的快乐的背后隐藏着绝望。”


补充:对于病情有帮助的思想(书籍,视频)

阅读能力类(学会这方面知识方便你更有效率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

UP主:杨宁老师《文学理论》课程视频



心理学类

《心理学与生活》

《社会心理学》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


《荣格文集》《红书》(建议具有丰富知识时再阅读,我如今的知识量还并不足以让我完全理解这两本书的思想)


哲学类

《西方哲学史》罗素

这一本书其实涵盖了大部分的哲学家,如果能把书中所提到的所有哲学家的思想和书籍都阅读过去,但是可能需要以年为单位。

《理想国》


社会类

UP主:多罗西123(她是个非常厉害的社会学专业的人)

理论类书籍我并没有太多接触

《美丽新世界》

《我们》

《1984》

《动物农场》


还有无数的书籍,无数的智慧对你有帮助,我只能列出我所看过而认为比较能入门有帮助的书籍。其实所有名著,都对你的思想有帮助。我希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家能静下心来去阅读学习。

现代大部分的人只沉迷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却忽略了精神财富。甚至认为精神并不算财富。在我的观点里: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物质财富总有一天会花光,它不一定能陪伴你一辈子。可精神财富,它不但能为你创造物质财富,还能陪伴你一生。没有人能够夺走你的思想。

我用杨宁老师的一段话来表明为什么需要学习

“你要有一个框架,一个体系,你要看的书足够的多,才能够把你所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然后对一个问题有深入思考的能力。”


2023年2月15日修改



为什么不建议入行心理咨询?因为北大硕士也混不下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