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746)贾湖遗址博物馆
文游天下(746) 贾湖遗址博物馆 文/石岩磊 1658年,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在欧洲出版了《中国上古史》,将我国历史的起点确定为公元前2952年,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基本框架。1912年,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由此更加明确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但这一说法或许将被彻底打破。 1975年8月,河南省舞阳县连降暴雨,多条河流决堤,洪水冲毁了许多村庄。贾湖村村民在灾后重建时,挖土筑坝,发现了大量陶器、石器和人骨。小学老师贾建国觉得这些物件非同一般,便上报了县文物部门,很快引起专家的重视,经过8次大规模的发掘,在这里出土了众多7000至9000年前的珍贵文物,确定此处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其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1999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把部分贾湖陶片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化验,发现里面有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籽等物质的残留,以及酒石酸的存在,证明9000年前的贾湖先人就已经开始饮酒,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点。敏锐的美国商人据此推出了“贾湖城”牌啤酒,大受欢迎,2013年,河南的酒企也注册了“贾湖”商标,让世人可以品尝到近万年前的酒滋味。 遗址中出土的40多只骨笛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孔数从5到8不等,具备7个完整音阶,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古代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宿论,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乐器。经过鉴定,这些骨笛来丹顶鹤的尺骨,而这类骨骼的大小、粗细不一,要将它们打造为音律整齐的乐器,就需具备高超的定音技术,古人如何做到的一直成迷,而笛上还有直径不足1毫米的小孔,它们是用什么工具开凿出来的,也不得而知。 贾湖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手工纺织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鼎形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出土地,而更令世人震惊的则是刻符的发现。 在一些龟甲、兽骨和石头上,考古人员惊喜地找到10多个不同形状的刻画符号,它们好像是甲骨文的雏形,如果能证实这些就是文字的话,我国的文明史将再向前推进4000年。可惜目前国际专业组织并不认可这一提法,理由是样本量太少,也不成体系。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也许将来会找到更多的物证,证实我们的文字起源比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久远。 5月18日,“贾湖遗址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其不仅展示了发掘工作的丰硕成果,还部分还原了古人生活起居的场景,使人如穿越时空来到远古时代一般。在繁星满空的夜晚,人们围坐在熊熊的篝火四周,有人吹起悠扬的骨笛,有人跳起婀娜的舞蹈,还有的在举杯畅饮,没有令人胆寒的硝烟,只有勾魂的烧烤味儿,不见尔虞我诈的官场,唯有温馨可人的亲情。但喧嚣的现实不得不让人们慨叹:人类还会重拾从前的祥和吗? 20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