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2六安市金安区事业单位面试培训班】-群众报警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拨打110报警电话。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析】
群众遇事拨打110体现了群众对警察的信赖,也彰显了警务工作者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和理念,但这也容易让“小事”占用有限的警务资源。因此,需要引导公众合理报警,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群众遇事报警一方面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当群众遭遇诈骗、盗窃等损害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人民警察便可以在耐心接警后迅速立案、全面展开调査,帮助群众尽快解决困难。故而“有困难找警察”是群众遇到危险和困难后的第一反应,也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项良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平安中国建设。110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更是守护群众平安的连心线,是连接警民情谊的爱心桥,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公安民警24小时为民守护,坚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平安与稳定。
但同时,我们也要对滥报警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其挤占了有限的警务资源。110是紧要关头用来救命的最有效途径,如果遇到任何困难都拨打报警电话,既会导致110接警服务台不堪重负,接警电话出现排队等候的现象,也会在接警平台派单后,挤占周围有限的警力,若有群众遇到紧急重大的突发案件时,会贻误警情,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宣传不足。一方面对于警察职责范围的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不了解合理报警的范畴,仍延续九十年代“有困难找警察”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滥报警的危害和恶意报警的处罚缺少宣传,导致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是服务缺位。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并形成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群众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困难未能及时有效提供服务。
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滥报警现象,让110回归其原本应有之义,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宣传。公安机关通过三微一端、电视公益广告、公共场所增设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110的接警范围以及随意拨打的严重后果,切实让110成为每位群众的平安守护者。
二、完善服务。一方面发挥社区作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群众困难及时出面协调解决;另一方面完善政府服务,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建立职责明晰、规范高效、互补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入驻12345市政府服务热线,接受群众对非警务类的诉求,共同合力保障群众权益。
三、加强惩治。对恶意骚扰、拨打110取乐或报假警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应严格处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