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作家陈忱谈;心理学之促发效应

促发效应
促发是一种内隐记忆的效应,也被称为启动效应, 而这个效应是指受到一种刺激(即知觉模式)时,会影响到另一个刺激的反应。
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梅尔(David E. Meyer)和史凡德维特(Roger W. Schvaneveldt)提出,他们早年做了很多知觉反应研究,证实了语意促发的现象。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如果有人看到“太阳”这个词汇,那么他们识别“月亮”一词的反应速度会比识别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词(例如:火车)还要快。

心理学家针对促发效应持续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因为它可能在我们不自觉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甚至在我们理性思考前,就透过知觉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向。心理学家推测促发的发生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在将资讯储存在长期记忆时,会进行分组,将可连结的资讯串接在一起,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词汇或图像时,跟它同一组的资讯也会被激发。
为什么一想到特定的事物,就会激发我们想起别件事呢?
这是因为这两个东西在我们的大脑中是相连的,不仅仅是语意促发,我们所有的认知经验都会受到促发的影响,包括处理视觉、声音、气味等方式!像是当你闻到某人身上的香水味,你可能会立刻联想到玫瑰、奶奶衣柜的味道。促发效应也能帮助我们在遇到危急情况时立即做出决策,但是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决策,因为会被我们的情绪和过去的经验促发。

“促发”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效应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效,但你可以试着为自己的行为做点设计或改变,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正面的促发因子,如果你持续且正确地练习,就能帮助你培养积极的情绪,改善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