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琳:“六经辨证”这词儿终于整明白了。
原创 马宝琳 北京行善堂中医
2023年2月20日发表于北京
六经辩证,这个词儿是谁造的?终于整明白了。
一,张仲景没提“六经辩证〞这个词儿,现在人们大量的提,造成了很多误导,越提六经辨证,越学不懂伤寒。
二,我追查一个月,基本明白了。第1个提“六经”的是王叔和。以后宋代庞安时,朱肱,都是按六经,以上都认为是经络。
三,清代以降,柯琴认为不是经络,是大部位。恽铁樵认为是部位分界。陆渊雷认为是证候群。胡希怒认为是八纲。
四,我认为恽铁樵说的挺好。郭生白说的挺好,但只是一层皮。胡希恕说的对,但是表述的不好,容易把人听乱了。
五,一叫六经,满盘皆乱,遗惑无穷。其实,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部位,阴、阳两种性质。伤寒论里的原话也就这几个。3×2=6。虚实寒热隐藏在其中,没有单提出来,如果单提出来,这个模型就复杂了,世间所有的模型,都是为了简化思维的,都要简单。本文由治房颤不射频的北京行善堂中医诊所创始人马宝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六,经络是存在,症候群是存在的,八纲是存在的。但是不要把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叫六经,更不要瞎琢磨。琢磨的越多,离真相越远。中医是朴素的。古人没那么多弯弯绕。
七,不要把外感病的模型应用于内伤病。中医有很多模型,每个模型的用法不同。想提升水平,要么掌握每个小模型的用法,要么重新弄一个更加底层的总模型。我一直在弄。
中医,还是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