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这可不是大米!明明是地理考点嘛…

投票正确:
东北最有名的土壤是黑土。
[自然肥力最高]
(补充小知识: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
赤道附近的喀麦隆:
①热带气候均温在24摄氏度,喀麦隆之所以在9月下霰,是因为受到非洲大气环流的影响。
②当时正处于雨季,但全球变暖,导致喀麦隆近地面升温剧烈,暖气流快速上升与高空的冷气流碰撞,但没有干过冷气流,所以导致水气迅速凝结形成了霰。
[这说明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到热带的 导致局部对流天气加剧。]
(异常现象越来越多,比如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许多湖泊,是什么原因? [与当地的沙漠气候改变、降雨量和河流溢出的水流有关])
①全球温室效应严重,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雪山融化;
②当地暴雨、洪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形成了积水;
③周围河道直流较长,蓄水量多。
[内陆河——塔里木河]


原理:
小米粒其实叫“霰”(xian四声),小而不透但是冰雹大且透明,两者都是冷暖气流对冲导致水汽受冷凝结的现象,只不过,当暖气流的热量占上风,就会形成降雨。当有强大对流时,上升气流把冰晶,反复推到冷湿的云层里,就会形成冰雹,往往发生在对流强盛的夏季,而且发生的非常突然。但如果冷气流更强劲,上升气流相对偏弱,那下的就是雪或者是霰,一般发生在冬季,并且霰常常出现在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落,是一种稳定的固态降水。
东北的冬季下霰,毕竟纬度高,冷气流更加强劲。

2023年T8联考原题:

答案:
(1)
①年降水量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②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遇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③暖流经过,增温增湿。1-2月份降水偏少;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偏少。
(2)
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
②该地近地面升温剧烈,气流强烈上升,水汽迅速凝结。
(3)
①此时降水较少,利于海盗活动;
②扼守大西洋东海岸南北航行要塞,石油资源丰富,来往船只数量多;
③几内亚湾沿岸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沿岸国家众多,管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