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36):“大统一场电磁力部分——电磁力(下)”
书接前文,在之前的文章中说明了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形成差异的原因之后,本文会在说明为什么万有引力基本只表现引力但静电力也即电池力不仅表现引力还表现斥力之后讨论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的构成。
首先说说为什么万有引力基本只表现为引力,但电磁力的表现形式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作出下图《33》-2如下用以说明万有引力系统吸收能量与释放能量的区域,并且通过该《33》-2的模型我说明了绿色区域释放的能量形成的强核力能量覆膜或类能量覆膜的不稳定能量结构是万有引力形成的基础与关键: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绿色区域释放能量,被释放至绿色区域的能量形成的强核力能量覆膜或类能量覆膜的不稳定能量结构是万有引力形成的基础与关键,那么我们能否思考一下与释放能量性质相反,近似与图《33》-2双源质能量团模型的万有引力系统吸收能量的蓝色区域对于整个万有引力系统有着什么影响呢?
答案是蓝色区域的能量增加有削弱万有引力的倾向。
这不难理解,万有引力的本质是被释放至绿色区域的能量形成的强核力能量覆膜或类能量覆膜的不稳定能量结构削弱了系统外的源质以及源质能量团对于系统内的源质能量团的源质引力,变向加强了系统内源质能量团彼此间的源质引力产生的效果,那么在系统内的源质能量团之间增加能量进而依靠能量削弱源质引力的洗锅削弱系统内源质能量团彼此间的源质引力就是在削弱万有引力。
事实上,关于这种往蓝色区域加能量的与万有引力刚好相反的能量使用形式我挺想按照“引力”的反义词给它起个“万有斥力”的名字的,但我要是真说什么万有斥力估计谁也听不懂,而且现在物理学其实已经给这个现象的一部分呈现形式起过名了,游离的能量团进入系统自然而然地会引起系统各区域受力不平衡进而无规则震动,系统——物体不规则震动产生的直接物理现象就是“热”,而由于引力被削弱最终致使系统内的源质能量团彼此远离的现象叫住“分解”,所以上述现象实际上就是“热分解”。
由于原子、分子级别的源质能量团间彼此的距离其实还是挺大的,也即是蓝色区域的比例较绿色区域更大,当对这个级别的物质进行加热能量更多地会流入蓝色区域,进而导致万有引力的增加远小于万有斥力的增加最终导致物质的分解——这就是热分解的本质。
咳嗯,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正题,在之前讨论了蓝绿区域的划分后我还指出一般认为在与上图《33》-2近似的万有引力系统中,万有引力系统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也即蓝色区域的能量一般不会来自于该万有引力系统本身,万有引力系统释放的能量也即绿色区域的能量一般最终也不会回到万有引力系统,并且在此过程万有引力系统内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总量会发生改变,我称之为万有引力系统不能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根据万有引力系统可以画出万有引力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如下图《36》-1:

由于万有引力系统不能完成自身的能量循环,蓝色区域的能量单向流至绿色区域,万有引力一味增加,万有斥力一味减少故而万有引力不会表现斥力,而当万有引力系统真的表现斥力的场合一般都是万有引力系统中的源质能量团彼此之间过于接近最终弱核力开始生效的场合,有关内容请自行参考“弱核力”而与万有引力系统的斥力——“万有斥力”无关,以上便是万有引力不显斥力的原因。
——但电磁力不同,即使我们按照万有引力系统的辅助线绘制形式为电磁力源质能量团绘制辅助线如下图《36》-2后我们能够看出磁力源质能量团的能量流动在蓝绿区域间是循环往复的,能量由蓝色区域流向绿色则呈现引力,绿色流向蓝色则呈现斥力,,所以电磁力源质能量团及电磁力系统斥力引力都能呈现,而在这其中如果多个电磁力系统通过异极相连,能量流动循环未被截断不产生能量的堆集则依据万有引力的正常规则产生引力,但是当能量流动循环被截断,产生能量的堆集,那么则依据能量的堆集产生斥力,这部分内容我在磁力的作用原理讲过了这里就不细说了。

然后在讲完为什么万有引力只表现引力,电磁力既表现引力又表现斥力以后接下来讲讲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正如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认为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同根同源也因此我认为电磁力——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与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转换。
对比静电力公式与万有引力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如果电磁力——静电力公式F静=KQq/r²与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²能够转换,那么静电力常量K与万有引力常量G、电荷Qq与质量Mm必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首先我们先从电荷Qq与质量Mm的对应关系开始说明,在之前的文章,尤其是质能公式M=E/C²的说明中我已经说明质量M的本质是物体释放能量的瞬时速率E与吸收能量的瞬时速率C²之比,对于电荷而言电荷同样与能量流动的瞬时值相关,我认为物体的电荷量应当是该物体的能量瞬时循环速率也即某一时刻磁力源质能量团流经其某一磁极的能量总量与整个源质能量团参与循环的能量总量之比,因为磁力源质能量团是普通源质能量团在具有一定源质、能量后且与外界系统达成一定平衡的能量吸收基本等于能量释放的特殊源质能量团系统,故而其能量循环速率将反应该源质能量团的源质、能量及该系统与系统外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形成的平衡关系,而这样的流动关系——Qq就是其与一般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Mm的对应关系。
然后说说静电力常量K与万有引力常量G的对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万有引力常量G其中其实包含有一个涉及万有引力源质能量团系统夹角的计算式,因此当万有引力系统中的源质能量团中的源质分布不均、距离不定、夹角差异等诸多变量存在时测得的万有引力常量G实际上是一个变量得不到一个准确的常量值的,但是静电力常量K却是一个定量值原因在于目前科学界对于静电力常量K进行测定时已经固定了受测的点电荷之间的距离,电荷的大小,而由于电磁力源质能量团电荷固定时已经默认该源质能量团已经和周围的源质能量引力场达成了相对平衡,所以也不需要讨论该源质能量团中的源质分布问题,所以静电力常量K相当于把万有引力常量G这个带复杂变量的公式中所有变量带入固定值后计算得出的结果,因此静电力常量K是一个确定值,而万有引力常量还是一个非固定值。
以上就是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统一了。
这几天状态不好,脑子有点嗡,写的东西我自己都感觉有点废话和重复观点表述也没那么好,我过段时间可能考虑再重新统合下这部分的内容,但是不管怎么说大统一场的内容——至少大体上的框架结构我算是说完了,细节部分可能有待补充,不过这些东西多且琐碎,我有机会需要的时候就慢慢讲吧。
然后接下来我讲一下场赋予将无磁性的源质能量团转化为电磁力源质能量团的情况作为电磁力内容的一点补充,之后暂时把量子论——迪拉克之海的内容暂时优先拿出来说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实在是过于重要且与量子理论、量子结构、质子、中子、光子、ZW玻色子、正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光衍射等诸多目前物理学界没弄清的内容相关,故此篇内容决定提早一点讨论,之后讲大质量物体处光的偏折,之后应该是接着讲黑洞吧,大概········
就这样吧····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