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秣陵一梦空

2023-02-18 10:54 作者:元星祈a  | 我要投稿

河水回首她的暮朝,古城坚守他的荣耀。

                                                    ————题记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正如同黄河是中原的母亲河一样。从古老的湖熟文明到如今繁华的市井,每个南京人都在她的乳养下长大,她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变迁,无数次河水被勇者与无辜的鲜血染红,随后又被幸存者的灯彩褪去了颜色。

句容河与溧水河相汇的那一刻,所有的美妙迸溅而生。她们汇成了秦淮,温婉宽阔河水的又在东水关分为内秦淮河与外秦淮河。内秦淮河穿城而过,滋养着城中的子民;外秦淮河则如一位母亲的臂弯环绕着南京城的东南西,作为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天堑,护佑着城市。再一起,向长江奔赴。

南京自古就有“龙盘虎踞”之势,可谓是“紫气东来”。南京“王气”的历史发源于楚威王的时代。楚威王为了掩盖“王气”,在城墙下埋金,改城属性,以楚地之火克此地之金。由此,城更名为金陵。秦始皇,又为了掩盖此地的富贵之气,将其更名为秣陵,以草代金,意图让此地变得平庸。

孙策,江东的“小霸王”,也曾对南京情有独钟。传说中,他死后,魂魄又回归了他深爱着的,为之而战斗过的秣陵,守护着城内的子民,守护着战士的一腔热血,守护着世井的风花雪月。孙策的弟弟孙权也对南京有深厚感情。平江东前,他曾对秦淮河水许下诺言,定在此处,建功立业。平江东后,他又将都城迁到了最初许下壮志之处,他念念不忘的建业。死后他就安葬在梅花山中,有龙蟠虎踞守着他,有他的哥哥守着他,有他全心全意造的江东安定守着他,有如故的梅香与母亲般的秦淮河守着他。

他遗下的秣陵、建业、石头城,开启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传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城建、城荣、城降、城破,对于秦淮河这样亘古不息的河水来说,这一幕幕的变迁应是短促却又难以抹去的吧。是不是秦淮的每滴河水中都映了些残落的片段,比史书或烽火更好地记载着南京的历史,流淌在南京与南京人的血脉中,无法抹去。

秦淮河见证了多少?

见证了城破后的悲凉。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在干戈与满天角声中化为了秋日的泡影;“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纵使,思情如潮涌,巧舌如簧,也难以言说。”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初得家国时的意气销尽了繁华旧事,一梦成空;只落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以“后主”自居,怕梦中繁华,怕过往,怕细乐;以“春花秋月何时了”为绝唱,结束了自己曲折离奇的一生。千古词帝,我念的人,现在再也不会有的人。

见证了英雄的相互赏识。

明孝陵,石像路。神道本应笔直向前。可是明孝陵的神道却绕梅花山,屈曲盘旋作北斗七星状。原来其中也藏了一段历史佳话。梅花山是孙权陵,却挡在了神道开始与明孝陵之间。负责修明孝陵的官员曾想将孙权陵铲平,以求得直的神道,可这个想法被朱元璋否决了。他认为孙权也是“江东一条好汉”,也为江东的稳定、繁荣、富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死后应有魂魄安定之所,便下令绕开梅花山,另修神道。石像路的黄叶又翩翩而起,是否在替奈何桥上的两人观望着江山。

秦淮的历史或许已结束,或许才开始。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倾心守护这千百年间的风起云涌,守护诡谲又瑰丽的秦淮灯彩。为了这古城尽力打拼,谱写更好的未来。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后记


秣陵一梦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