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作素材】《人民日报》超新颖人物素材,学生党不容错过

2022-08-28 14:04 作者:大橙子呀0  | 我要投稿

张星华:时刻做好准备,守护一方平安


适用主题:致敬消防英雄、无私奉献、平凡与不凡

事例:

他们面对熊熊烈焰,总是选择向火而行;

他们面对灾难来袭,血肉之躯前赴后继;

他们面对危险当前,铮铮傲骨铸成铁壁。

生死一线的经历并非人皆有之,但却是消防员们日常,

在格尔木防汛抗洪期间,面对如猛兽的洪流波涛,张星华与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抗洪抢险最前线,冒风雨、顶洪流,筑坝、抗灾、水上救援,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按全堤坝,

在这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连续奋战七天,同战友们—起堵截决口堤坝700余米。

“人生价值不在于取得了多少,而在于他给社会奉献了多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是张星华始终信守的一句人生格言。

他就像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时刻为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彭慧胜:尝过“苦”才能品出“甜”

适用主题:科研精神、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做一事


事例:

将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人们可能会觉得很科幻;但对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教授而言,这个场面正是他的科研方向—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

大学时期,他尤为热衷读书,常常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忘却时间,阅读大量文史哲经典以及科研文献,为日后的研究打下深厚基础,但即便如此,科研路也并非一路畅通,经过多次挫败,他更懂得脚踏实地,—步个脚印。

他常说,科研像一盒苦涩却能回甘的巧克力,只有尝过“苦”才能品出“甜”。15年潜心攻克,他终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陶勇:人类的眼睛里面,藏着他想要征服的山峰

适用主题:医者仁心、不忘初心、善良品格


事例:

在北大医学部学习期间,陶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眼科,因为对他来说,人类的眼睛里面,藏着他想要征服的山峰。

日后的人生轨迹里,他用一双手,让无数患者重见太阳,他用一颗心,为患者重燃希望。

从医十余年,他做过15000多台手术,其中2000多台是贫困患者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正因为对初心的坚守,他经常忙碌得吃不上饭,看见病人没钱治病,他自掏腰包,只为给患者带来生活的希望。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想起一句话: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李伯谦:扎根田野,探文明之源

适用主题:敬业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探索与开拓


事例:

北大考古100年的发展历程里,李伯谦就参与了60多年。

他说:“考古必须以田野发掘为出发点,没有考古的调查、发掘,考古学研究就很难向前推进。”

所以他从进入北大开始,到毕业后教书育人,他一直坚持带领学生前往田野里考古学习。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李伯谦探索的地域不断在延伸,

他始终觉得“作为考古工作者,在祖国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绝不能坐而论道、孤芳自赏,而是要通过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和未来服务”。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才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张德庆:三代行医,衣钵相传

适用主题:医者仁心、传承


事例:

张德庆成长在一个乡医世家,祖孙三代扎根山村,守护乡亲健康七十余载。

虽然时代不一,经历不同,但是一家人却有着相同的坚守:“做一名不坑人、不害人、不忽悠人、不糊弄人的好乡医。”

躬耕杏林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明察秋毫求精准,心存大爱乐奉献。

在这边红色沃土上,张德庆一家人以淳朴的情怀,用无悔的坚守,诠释着医者大爱的人生追求,用一颗赤诚之心,谱写着新时代的奉献之乐章。


石兰松:好似清风拂山岗

适用主题:无私奉献、致敬教师、不忘初心


事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大龙洞村,村庄与教学点之间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

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撑起小船,接送孩子们上学,一撑就是36年。一艘小船承载了无数山伢子的梦想。

教师石兰松几十余年坚守在山乡讲台上,用心用爱关注孩子们成人成才,他扎根大地,无怨无悔,寒来暑往,永远挺立在那里,用行动践行初心,他就像一棵“不老松”,在山头挺立,见证着山村巨变,同样也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们走出大山,走入城市。




【写作素材】《人民日报》超新颖人物素材,学生党不容错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