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极了生活
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口气读完《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掩卷之余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冒出上面那句话。这句话既是对于这本书而言,同样也是梁实秋最真实的写照。梁实秋何许人也,已经不必过多介绍,翻译的巨著《莎士比亚全集》的功劳被许多人熟知,当然更让人熟悉的则是他的散文。人如其文,用冰心的话来说则很贴切:“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这个像花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去看待生活的?当这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闪亮登场之后,让人真实感受到原来这个像花的男人很生活化。所以当电车、门铃、天气、同乡、握手、婚礼这些很生活化的场景,在梁实秋的笑下同样是妙笔生花。
从来没想到如何能把垃圾写出花来,但是梁实秋做到了,生活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垃圾》一文读下来就好像是是他的邻居,静静地作为旁观者,看着他人如何处理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玩意。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制造垃圾对于人类来说,那是无师自通的,但是如何处理垃圾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从古至今,垃圾处理依旧不是个简单的活。如果看过欧美拍摄的那些中世纪的影视作品,时常就有关于垃圾如何处理的"惊人之举",那时的欧洲城市可不是浪漫的地方。网红打卡就别想了,因为到处都是人和马的排泄物,臭气熏天。当然了,如何仅仅说垃圾可能太小了点,所以《垃圾》一文最经典的则是由物到人,来了惊艳一笔:难以处理的岂止是门前的垃圾,社会上各阶层的滔滔皆是,又当如何处理?
惊艳过后,同样也会有点沉重。人生一世,浮生如梦。对于经过的人、事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回忆和想法。特别是对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说谁送谁的问题,而是不管天南地北,对于朋友、同事、亲人,哪怕是见有一面之缘的人都会有所挂念。而这种挂念同样也是生活中的一份子。所以,我们从中看到了对于徐志摩的回忆,对于误以为冰心逝世的“乌龙事件”,还有求学路上那个可能很普通的周老师等等。这些人和事,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历程,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细水长流,然后从中感受原来生活就是这种模样。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既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也会活在他人的回忆中。用那首经典的诗来形容则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平淡的日子里熠熠生辉。这是读《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另一个很有感触的地方。
生活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要把生活过得不简单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事。如同个人经常感叹,身边的人为什么都不读书,每天拿着个手机,然后傻傻的看着美女走路和跳舞,到底有什么乐趣所在?当然了,如今已经不好为人师,毕竟日子是别人的,人家如何过也说不得什么。梁实秋倒是在一直劝人读书。正如梁实秋在《漫谈读书》中说到的: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看梁实秋谈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读书,还是很有共鸣的。个人也一直在读书,所以听梁实秋劝读书倒是心有戚戚,只是如今真正愿意读书之人倒是很少了。红袖添香夜读书,那是一些书生浪漫的想法而已。读书并不是一件神圣的事,更不必沐浴焚香才能读书,只要想读,任何时间拿起书来看几页就可。读书,完全也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拿出点刷短视频的时间,读点有趣的文字,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这本书的生活意趣很浓厚,梁实秋下笔如有神,从生活中提炼出一篇篇有趣散文出来,又让人在阅读之余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最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