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3期《史记》观影札记
为了终止第2期不断发酵的争议,第3期提前至2021年3月21日播出,这一期是关于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写了四千多人物,精雕细琢的有三百多位,创造出了一副三千年的英雄群像图。
西汉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王朝,思想政治文化的统一,使司马迁在多民族大一统时代叙写多元、包容的文化和历史。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修史观念其内核就是多元包容的大一统思想。
将中华民族的源头追溯到黄帝,黄帝统一诸侯,立家建国。家国一体的产生是黄帝的功绩。司马迁以大一统历史观站在中华文明历史的坐标中给出了一个起点。塑造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鲁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创作
《史记》的总设计师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其时汉兴海内为一统,司马谈欲写一部记录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的千年之史。述往事,思来者。以家国一体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为基调。
史记不仅记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记述刺客、游侠、货值乃至贩夫走卒。这是一部以人民视角为核心的信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司马迁写出了精彩的青史,人民要创造出更精彩的青史。
《史记》的特点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贯通古今,记录中国故事。其作为纪传体通史有几个要素和特点:
①纪传体。
②通史:贯通了三千年历史,《史记》详细载录秦汉历史,上记轩辕黄帝,下至于汉武大帝。
③实录:《汉书》作者班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④民族史传:首创民族史传,例如《匈奴列传》《东越列传》《南越列传》等,写出了多民族走向融合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
《本纪》十二:写帝王。
《世家》三十:写诸侯。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gu,运行无穷。辅弼bi股肱gong之臣与此相当,忠信行道,奉事主上。
《列传》七十:写名臣将相和社会各界代表人物。有人仗义而行,立功名于天下。
《表》十:在前人基础上,修订年代表述差异。
《书》八: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
司马迁
司马迁生逢其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岁诵古文,20岁受其父资助壮游,游历大汉江山,受其父口传深授,又转益多师,跟大儒孔安国、董仲舒学习。
(1)司马家的使命是修史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司马家始祖为黄帝之孙,颛顼时的重黎氏。
重:是天官,观星象,定历法。
黎:是地官,执掌农事。
重黎氏分司天地,司马氏世代为天官,掌管历史。
司马迁幼年立志为史官,记录先贤,实录当下。
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2)出仕前的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幼年在家耕读,青年立志,二十岁离家壮游山河。追慕先贤,感悟家国情怀。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
(3)郎官面圣
汉武帝时大汉四海一统,神威远播。正所谓云从龙,风从虎。司马迁当官后随汉武帝巡幸四方,扈从甘泉、三河,后又扈从西巡,奉使西征及北巡。
巡视领土,赈抚万民,内兴制度,外除边患,惩治贪腐,发展经济,此时四海一统,家国一体。
(4)子承父业
其父在太史任上已开始着手写太史公书,但于公元前110年卒,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这一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封禅是史官不能错过的千古盛事。
(5)李陵之祸
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都尉,策应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但李陵主动要求作为偏师出征,结果五千步卒遭遇匈奴八万骑兵主力,最终寡不敌众,被俘,之后司马迁向汉武帝进言说情,武帝派公孙敖去接应,但公孙敖不敢深入,听了一点风声就直接回来复命,说亲眼看到李陵投敌并助匈奴练兵。至此牵连到了司马迁。
司马迁本应被判死刑,但武帝惜其才,给了2条路,一是交五十万罚金,二是腐刑。司马迁没有这么多钱,又为完成史书,最终选择了腐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即为不孝。司马迁横heng4遭祸事,肠一日而九回。但为了写书,仍然就极刑而无愠色。
(6)终成《史记》
网罗天下放佚旧闻。
日月永恒,人生苦短。
史记一部交于汉廷,一部留给杨恽yun以便将来流传通邑大都。
史记上起尧舜美德,下至汉兴一统。史官终将离去,但青史千年永存。
史记可以资政,可以育人,可以藏之名山,也应传之于人。青史人人可读,人人应读。读史是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司马迁之孙杨恽将史记公之于众,至此史记开始流传。
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作《汉书》。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唐魏征作《隋书》,并设立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国家制度,《史记》至此成为正史。
家国青史,国家主修。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天地永恒,青史永新。
《五帝本纪》
(1)黄帝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轩辕黄帝,被诸侯尊奉,为天下奔忙,抚万民,度四方。天下诸部相互侵伐,暴虐百姓,黄帝前去征讨,平定叛乱,一生奔忙从未安居过。
炎族善耕,黄族善战,炎黄两族一统,组成炎黄联盟,共卫天下安定。炎黄合体,诸侯宾从,开创了民族融合,安定一统的上古治世。至此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千年不改,万年不变。
黄帝统一上古中原诸部落,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崇德尚武,勤政爱民。司马迁记述了人文始祖黄帝的生平,为后世描摹和树立了华夏民族的道德楷模和人格典范。
后世帝王感念黄帝崇德尚武、赈抚百姓,多以黄帝为典范,效黄帝之美德。
(2)虞帝舜
在九嶷yi山追怀舜帝的美德。舜二十岁以忠孝礼让,百姓皆愿追随,据说其居住的地方,一年而成村落,二年而成小城邑,三年而成大都城。以忠孝传善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夏本纪》
于会稽山探禹穴。大禹在会稽山会盟诸侯,共同祭祀天地,合为一体,安定家园。功成而崩,就地安葬于会稽山。司马迁作此篇多参考《书·禹贡》。
《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的祖先封于会稽山一带,负责祭祀大禹,后越王勾践被困于此地,勾践遭难,为国忍辱,卧薪尝胆,隐忍不发,励精图治,终成霸业。
《孔子世家》
孔子于杏坛讲学。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写孔子世家,既是书写青史,亦是追慕先贤。
黄帝为什么能治理百姓三百年?:黄帝活着时,人们受其恩惠一百年,死去后,人们敬服他一百年,人们运用他的教导又一百年。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秦始皇名嬴政。战国纷争,秦统一天下,以期望从此再无战乱。统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通文。
秦始皇功过分明,皇帝始于嬴政,大一统利于民生,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但秦施暴政,二世而亡。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胜吴广奉命去渔阳守边,连日大雨,无法按时赶到,按秦之暴政当进阶斩首,遂揭竿而起。
为平民义举立传,将人民当做英雄,用世家记述,这是司马迁的史学创造。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胜发难;记述人民英雄始于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将项羽塑造成一个传奇英雄,但在《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中又补叙了项羽较残忍的一面。
垓下之战,无人生还,项羽认为是“天亡之,非战之罪”。司马迁认为其败亡是因为骄傲而暴躁,且不能善用人才。
于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千秋功过,皆在青史,英雄人物如同镜鉴。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先,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成为千古佳话、中国美德。
《屈原贾生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于汨罗江畔追忆屈原。屈原人品高洁、理想崇高,其看顾家园,满怀忧愤,理想和志向化为千秋雄文,万古诗章,为万世传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忠臣死义之士立传。
《大宛列传》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
张骞作为大汉使臣,奉命出使西域,联合诸国,抗击匈奴,在遥远的西域,远播大汉声威,交好诸国,不辱使命。
张骞凿空,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联通中外的丝绸之路。两千年前,中国已开始官方的与世界联通的中外交流之路。
凿空是司马迁为张骞独创的词。
附录
【名言】
《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殷本纪》: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楚世家》:从善如流,施惠不倦。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ha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商君列传》: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游侠列传》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参加人员】
主持人:撒贝宁
访谈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赵凯
典读会:
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总编剧——张昆鹏
戏剧导演——金姝慧
老年司马迁扮演者——王学圻qi
中青年司马迁扮演者——张晓龙
汉武帝扮演者——邵兵
(2021032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