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考生考研要注意哪些?选学硕还是专硕?

2023-09-18 16:38 作者:成都新概念外语  | 我要投稿

自考生考研,必须在录取当年9月之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就算你通过了研究生考试,最终也是自动弃权无法入学的。

一、自考生考研群体分析

我认为咱们自考生考研群体大致分为四类:

1.想在学术之路上继续深造的。

很喜欢自己目前的自考专业,不跨专业,要在这个领域飙到底。

这种情况首先你要把自考的专业课搞好,这会成为你未来考研的基础。其次如果你雷打不动要走学术这条路,专硕和学硕之间我更建议你选学硕,保不准未来去读个博更方便,确定好专业和学校,认真分析报录比情况,买好参考书籍解就开始开始备考。

2.知道自己一定会跨专业的。 这类同学一般知道自己想学啥专业,但自考里没有,只是随便选了个专业,打算考研的时候再去追求。

这种情况就可以在自考的同时补充一些考研的专业知识,在确定专业和学校后,研究一下历年跨考生考上的情况;同时留好后路,看看每年有哪些学校招不满需要调剂,而且调剂允许自考生,多多总结,多多分析和观察。只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你终上岸。

3.只想拿个学历的。 如果你只图拿个学历,B区+水区+好考学校+带学院俩字的+好考专业=Buff叠满(待会我会在下边解释) 虽说现在考研没有好上岸的专业,但相比于热门专业而言还是有不少竞争小、简单专业的。 像社会工作、农村管理、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图书情报这几年普遍还好上岸些,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4.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专业的。 那就先想好再说吧 二、自考生考研现状

自考生不应该盲目冲名校。

目前,我还没见过考上985的自考生,最多是上个211。上边也有提到,有时候清北复交这种名校不是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谁在跟你玩。 敢冲清北复交,大多也是清北复交的,最次也是西北985 ,这些人本身就属于高考的优胜者,同时在大学里享受了优厚的教育资源,已经属于教育的赢家。而自考生想冲这些学校,除非初试成绩能秒杀这些清北学神才有戏,但问题是人家凭啥就比你考的差? 补充一点,我不是说自考生一定考不 上985 ,只是希望大家能够认清自己。考研这件事本身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一腔热血有时候只会落个鸡飞K蛋打,根据我的经验,双非学校一般才是咱们自考生考研的首选,但愿大家在择校这件事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自考生地区选择要慎重!

江浙沪北上广,地沃钱多,毕业好就业,谁TM也知道?但问题是这些地方不好考啊。国家对于考研是有一个区域划分的

A区:北京、天津、河北、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B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①如果目的性不是特别强,请不要盲目冲撞江浙沪北上广,咋滴?那里有黄金不成? ②如果你未来打算回家乡发展,无视AB区,直接考回家,别管难度如何,至少这个选择不会让你后悔。 ③只求上岸直接B区+水区,别说什么偏远地区,条件艰苦,都什么年代了,财政拨款-波又一波,你见哪个大学条件艰苦?再说了,你只求上岸还要啥自行车? ④选择地区也需要谨慎,发展和上岸有时候是冲突的,又能发展又好上岸的这种事儿哪儿轮得到你?

这两年自考生考研难度开始增大。 从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就可以看出来,二战生,大学生越来越多,国家线越来越高,孔子来了也得调剂。在这种环境下自考生想要稳妥上岸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努力。过个国家线就能上的时代已经大势已去了。 三、选学硕还是专硕?

说白了,专硕的定位是学习+实践,毕业就业,用所学知识报效社会;学硕是为学术而生的,为人类文明发展做贡献。

大部分专业都有学硕和专硕两个划分:

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硕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这种专业就是提出文学理论,找出中西文学差异,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做贡献;

专硕有学科教学(语文),汉语言国际教育,这类专业就是学以致用,教学生,当语文老师。

又或者法律专业 学硕有:法学(分析中国的法律制度,制定法条);

专硕有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当律师,服务于人民。

无论专硕学硕每年都是有自考生上岸,想分析自己选学硕还是专硕前还需要清楚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在哪里?

1.学制不同 学硕,一般3年。对于某些专业,可能有特殊要求;专硕,2-3年。一般两年,但近年来改革,部分院校学科已采取三年招生计划。

很多学校的部分专业已经改革成三年学制了,而且专硕也越来越受重视了,这也规避了报考时因为学制问题而纠结的问题。选择学硕专硕,学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2.学费不同 学硕学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专硕10000-100000元不等,而且名字越高大上的专业(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金融)学费越贵。 尤其2022年以后很多专业的学费上调厉害,如计算机专硕、金融专硕、工商管理硕士以及会计专硕,这也释放出热门专业的信号。

但学费多少也不是选择专硕学硕的影响因素,因为考上的人都说上研究生就是挣钱,大大小小的补贴、奖学金都可以解决生活费学费了。考的学校越好意味着一般奖学金越高。

3.难度不同 普遍来看,学硕要比专硕难,主要体现有四点:

①招生人数。  学硕招生人数少,很多专业都是个位数;而专硕招生人数多,动辄就是几十几百人 这几年学硕普遍缩招,而专硕是在扩招,所以相比之下专硕更容易上岸。

②英语 学硕一般考英语一,难度较大,但调剂时有优势,比如新疆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调剂只收英语二的考生,相对于面向学硕考生调剂;

专硕一般考英语二,但也有考英语一的学校,比如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的新传专硕。从很多高校的录取名单来说,上岸考生英语二人均水平75分+。

其实这几年考研异军突起,2022年考研就高达475万,公共课人均150分+已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可以考虑考专硕,毕竟很多学校和专业专硕还是招收英语二。 ③分数线 这点就不分学硕专硕了,就2022年来说吧,国家线杀疯了 两年前上岸911双一流还不是梦,如今最高线367分,想考个知名一点的确实需要使出十二分力才行。 ④调剂 过了国家线还有院校线,(除了34所自划线院校,很多学校也有复试线)这意味着过了国家线并不定有学上,幸运的一部分人又不幸地加入了调剂大军。 一般来说,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 5.专业不同 学硕专硕在大方向上有些不同,很多自考生选择的选择有限,而且以文科类为主。 从学硕专业划分来看, 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学科,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

从专硕专业来看, 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等47个专业。 6.培养方向不同 学硕重学术、专硕强重实践

7.总结: ①想上岸稳妥建议选专硕。

②有大无畏的追求选学硕。

③还是那句话,跨专业需谨慎,图上岸选冷门:B区+水区+冷门学校+带学院俩字的+冷门专业=无敌

自考生考研要注意哪些?选学硕还是专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