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热爱

现在是2022年4月24日21:58:16,晚上好。
星城的天气反反复复,乍暖还寒还好,乍寒还暖就大可不必了。
好热,我又来制造生活垃圾了。
瀚海
今天到了六本新书,分类挺广——有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乔治奥威尔的《1984》、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等等。我买这种书一般没有什么目的性和指向性,只是为了单纯的买而买。
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讲到过的一段话。说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或名或利的目的,但如果真的想成大事,得是要为了学而学。时间依然过了很久,我至今已经没有办法准确地回忆起原文了,但是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我有种想把自己跟上面这种为了学而学的样子联系在一起的欲望,但我不觉得我是那种可以做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事情的人,只有自己的一些小野心和小愿望——即使这些野心和愿望至极也就是教书育人。这个目标,对于我认识的很多人来说,实现它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是对于我这种水平一般只是热爱的人来说,我的能力暂时还配不上我的野心。
说是热爱,但是能力不够。这句话听起来很是让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领域,也怀疑自己是不是配用热爱这个词。网上很多人喜欢把热爱这个词附加上许多的意义——因为热爱,所以怎么怎么样。好像热爱这个词不加上后面串联起来的意思就不会用了。这样的现象我不知道是好是坏,但对我的影响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我已经不敢轻易地用这个词了。那么,喜爱?如果不算热爱的话,那么至少是有喜爱的。
我买了很多书——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统计进去的个人藏书有两百多本。这个数字在很多我所知道的那些学者和研究者来说一般只是“书架”的一部分,但是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算多了吧...算吧?但我还远未满足。我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图书馆——书籍的收录数字暂定为一千本吧。
其实也很多次在脑海中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喜欢书呢?一般来说,喜欢某一样东西有可能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所代表的一个整体,类似周边。也有可能是由于这样东西能给你带来的收益,类似富婆。但我思来想去,我对于书籍的喜爱似乎都不属于这两种。我买了书之后,很大概率不会马上拿来看,也不会制定一个所谓的读书计划。我更喜欢的方式是把他们整整齐齐的根据分类和高低顺序在书架上摆放好,然后坐等未来某年某月的一天我心血来潮把他们打开。如果用这种方式说的话,书对我来说跟模型、手办这些摆件并无二致。他们的作用相同,只是长的样子不一样罢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挑书时总会把封面的好看程度当做我购书的重要指标。
但是完全是这样的吗?似乎也不尽然。有些书尽管封面非常好看,但我依然不太能提起兴趣购买。在我选购书籍的时候,更多的会往文学、历史、哲学这三个领域去靠。这说明我的兴趣爱好也在购书过程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左思右想,好像只能解释为,我既喜欢好看的装帧,也很喜欢书中所蕴含的那些我感兴趣的内容。
我是爱书的,爱书本身。
静默
很多时候,我会自己去写一些东西。有的是接的稿子,也有的是某时某刻的小想法。不知道若干年后的我会如何归纳我自己的文风——有打了很多字但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废话,也有烟火烈日鲜花。
“五四的火炬照亮了那个时代,光芒传承到继往开来的现在,在星火激昂的年代,我们就是五月花海。”——入团仪式主持稿节选 22.04.24
重要的是这些鲜花。我现在的文字,让我感觉到我有一股莫名的“少年感”。我希望这样的文风是因为我是“我”,是“我”写出的这些“少年”,我就是少年。什么事情能让我感觉到痛苦呢?大概就是等若干年后,发现我自己怎么都写不出这些烟火烈日鲜花的时候。千言万语,我希望我能拥抱这些东西的原因是因为我心中的就有这些,而不是等到若干年后发现,我能写出这些,只是因为我这时还是一个少年。
不知道为什么,相对于视频和音频,我会更加喜欢文字这样一种更加沉重也更加复古的表达或接收方式。相对于现在的流媒体视频时代,文字好像已经失去了它的竞争力——它有三千八百种缺点,不够生动,不够活泼,不够形象,只有一点好,就是我喜欢。喜欢的原因吗?我怎么知道,喜欢这件事情,本就不需要原因。
忽然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则科幻短文,似乎是刘慈欣写的,说一个外星文明来到地球,找来了一个孩子,问这个孩子种种的科学问题,借此判断地球上的文明程度。而孩子一直都是一问三不知。正当外星人判断地球上没有发达文明的时候,孩子忽然回答上来了一个问题,外星人这才发现,地球上的文明其实有相当的发达程度。而地球人生来的交流方式——通过声带发声,相对于地外文明来说效率奇低。外星人问是什么东西让地球人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下还发展到如此程度呢?答案是老师。这个故事也是让我真正下定决心想要成为老师的契机——这个职业何其伟大,以至于帮助人类文明繁衍发展至今;这个职业又何其普通,普通到各个城市都有很多。
真诚
译者苏福忠在《1984》的译序中说:“其实,直接而真诚地探索每种事物的真相,远比间接而夸张地虚构人物、故事、情节和场景困难得多。前者要求的是真诚再真诚的态度,而后者只要不同程度的哗众取宠就足够了。”这也是我写诸多文字的想法所在。
我无意于寻求很多人的认同和喜欢,也无意于用这些文字来换取什么。我写日记也好,写随笔也好,写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好,归根结底也就是这么一条:尽可能用自己真诚再真诚的态度,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如果这些文字可以被某种载体所记载下来,到了诸多年后,当某个倒霉蛋再翻开我写的这些东西时,就可以穿越我和TA所被时间阻隔的距离,让TA在时光隧道的那一端,和我一起碰个杯。
听起来好像真的很棒!2022年的人类尚且没有办法操控时间,但通过文字这种方式,我和多年之后的这个倒霉蛋竟然可以感受到同一种情绪!我的真诚、热爱,以及我曾活着的证明,统统都可以被文字所记录。
不知道多年之后会不会有这种奇怪的笨蛋,有着莫名其妙的杠精精神,遇到啥事儿都非得杠一下。但是至少我自认为,我所心怀的一切热爱、火炬、鲜花,在此时此刻都确信真诚。
热爱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无论唐宋,花开花谢固然是同样的风景,春归春至照样难留。但不同人会写出不同的味道,因为他们早已把自己的品行,乃至全部生命都种植在了作品里,只待知音共赏。”
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这也是我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最终极也是唯一的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写出一个凝练我心中全部霁月、山海、热爱的作品。而这样一个东西,我甚至不需要在我活着的时候就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不论过去多久,只要几年甚至几十几百年后的你,能与我,在此时此刻,共同感怀于这些热爱,你就是我的知音。我写过的所有文字,诗句也好,文章也好,都比不上此刻来自于你与我跨越时间空间的共同热爱。
祝愿我自己能早日写出这样一份作品,我也愿意把我的全部生命和热情种植在这份作品中——正如已经逝去的前人们一般。我想,这应该也就是我所喜爱的文学,其最为有意义的部分。

现在是2022年4月24日23:14:22。
我是霁月孤帆,祝愿我们早日在热爱中相遇。
我一直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