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抗骑近战之神器“三眼枪(铳)”第二篇

前一篇不小心文图超过三万字,故而分为两篇,感觉B站的字数限制太少了,经常不够我长篇大论。
三眼铳的妙用,隐藏史料中的真相
最初版本的《神器谱》观点也与戚继光一样,认为火门枪应该淘汰:
“上古制人于百步之外,惟恃弓矢,谓之长兵。战国时,始有弩箭、驳石,不过等于弓矢。自置铳用药,以弹射人,则弓龘弩、驳石失其为利矣。兵法有驱祝融以攻敌者,而制未甚详。观其缘风上下,纵发燔毁,似非近日之铳。宋、元间方有用之者,至我国初始备。然行军战阵随带便利,亦不过神枪、快枪、夹把、三眼、子母诸器。自鸟铳流传中国,则诸器又失其为利矣。诸器一手持柄,一手燃药,未及审固,弹已先出。高底[低]远近,多不自由。鸟铳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而这是《神器谱》后来国初三眼枪的记叙短文,提到一种形制稍异的抗骑三眼枪与喷筒枪
辛丑夏,率家僮辈携铳湖上,弹射水鸟。行至功德寺前,有道人策杖而来,皓首修髯,颜如渥丹。就祯问日:“何器?”应日:“鸟铳。”道人日:“征倭得来乎?”祯日:“西域之制,非倭铳也。”道人日:“至此奚为?”日:“弹飞。”道人日:“杀生有戒。”祯日:“关市苦征,箭羽腾贵。艰于习射,聊破戒为之尔。”道人笑日:“杀物卫人,似亦无伤阴骘。”把玩良久,向祯叹日:“攻守善矣,阵头未也。”祯示以“旋机翼虎”。道人日:“步斗甚善,遇骑犹未也。”祯闻斯言,揖而请日:“师异人也,愿明以教我。”道人日:“子见国初三眼枪、双头枪(喷筒)乎?”祯日:“营伍常用。”道人日:“高皇帝驱逐胡元,文皇帝三犁虏庭,全用此器。土木一变之后,何曾出塞,又何曾对垒?边吏欲就简便,尽去枪头,用为守具,因失其旧,不然何故以枪名铳?”以杖向沙中画式相示。祯拜谢,并问居止。道人笑日:“闲云野鹤,何有住着。足下踪迹贫道,不过欲请益尔。足下之器亦甚足用,求多奚为?使贫道尚有他技,一见问自当吐露。如其缄秘不传,即令足下朝夕供粮贫道无益也。”少顷,又问日:“大器知否?”祯举一二以对。道人口:“何不制式?”祯日:“方今海宇一家,止讲制驭四裔,何敢及此。”道人日:“荩而且哲,不惟善于保邦,更善保身。”策杖从堤上不顾而去。
道人的提议让赵士祯跳出只以鸟铳制敌的思路,开始正视多管散弹短铳与梨花喷筒枪的传统火器优势,研发数种肉搏专用火门枪:


神器谱并没有找到国初三眼枪、双头枪的资料,清末兵书《防守集成》有国初三眼枪的资料:
国初三眼枪,於长枪头下,四周用细麻线系,光滑不歮竹筒三筒,每筒内,各装小火箭一枝。其火信宜长,不拘左右,以拿枪前手中指夹之。伺敌至三十步内,方以火绳燃之。敌若攻城接刃,火箭连发,势不可挡。敌人即能躲箭,而枪锋继至,鲜不毙。
这让人疑惑,不是说是铳吗?后来得知所谓“五龙枪”也分纸筒竹箭、铁筒弹丸的形制。五龙枪与三眼的区别是北军一般都用它三十步发射散弹肉搏,一般不搞远射,枪头前置铳筒也不利于重复装弹,故而它装备量并不高。
治谱-明-余自强 记载双头枪实为梨花枪,其制铳筒左右各安锋利枪二管,看之似双枪也,而中实藏铳筒,有一器二用之妙。

清代绿营梨花枪即为《神器谱》双头枪,但多两横刃:谨按茅元仪武备志,用梨花一筒系于长枪之首,临敌时用之,一发可逺去数丈,火尽枪仍可以刺贼。本朝定制绿营梨花枪,通长七尺三寸,錬铁为双刃相并各长五寸,旁为横刃二各径六寸,下施竹筩长二尺六寸,彩绘花纹,束铁三道,中藏狼烟,柄长三尺八寸,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鐏长四寸。
1540年德国雇佣兵用的四眼铳狼牙棒



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国初三眼枪的定位与使用:
《搏者·张松溪传》明· 沈一贯:边人无技。遇虏近三十步。始发射短兵。接直前攻刺。不左右顾者。胜瞬者。不可知。旁视死矣。今张用此法。
○宣府右参将都督佥事“杨洪”奏:臣巡视边徼,每与贼遇,惟神机箭有功。箭用茨菰镞,镞涂药发輙中伤,但箭发之后须用枪叉追击。臣欲于枪叉上置铁叶穴孔安箭笼,以皮囊令不露镞,遇贼去囊发箭,就用枪叉乘机而进,庶便于剿杀从之。
明实录英宗实录:○左副都御史杨善请铸两头铜铳,每头置铁弹十枚以继短枪(即发射木矢的神枪),短枪尽贼必乘隙即举铳,所伤必众,命兵杖局铸造式样试验之。


天启四年八月戊申的江东军装备,也有三眼铳,为对付后金的防弹器具,大炮明显多了不少:
念岛中合用器具军需皆属吃紧,兹特发御前节省银五万两、各色丝通袖膝二百匹、五色布四百匹,以备营伍作正公用。又查发得头号发炮三位,二号发炮六位,铁里安边神炮六十位,铁里虎蹲神炮六十位,头号佛朗机二十位,二号佛朗机二十位,三眼铁铳五百杆,随用提炮什物,全盔五百顶,齐腰甲五百副,长把苗刀二百把,刀一千把,弓一千张,箭一万枝,单钩枪一百杆,大小铅子三万个,火药二千口。就着胡良辅等,都随赴皮岛等处,军前应用。朕今特命亲近内臣,与毛帅同居海外,风波隔阻,潮汛艰危,掌握既专,事权宜重,所有合用敕谕关防等项,该部上紧颁给施行,务使东江一着,不徒疑敌之虚声,而两河三岔,确资固圉之实效。(从数据可知,三眼铳手应该是装备盔甲,还可能用长把苗刀,妥妥肉搏兵配置)
欧洲步兵用来对付骑兵与五龙枪格斗功能类似的钝击武器“刺槌”:
刺槌的形状像一个跟带铁锥的长棒,在棒头有圆桶状的铁锤头。在锤头正上方安装一根四棱铁椎,铁椎不太锋利却十分厚重结实。从结构上来说,这是一个用来砸击和刺穿铠甲的设计。刺槌一般长1.2到1.7米,重量在两公斤左右,槌顶的锥尖长度在10厘米左右。相对于长矛,刺槌的长度短,攻击范围小,但是打击力度和穿刺强度却远胜于长矛。为应对披甲的骑兵,刺槌特意强化了结构和重量,顶部锤头可以像双手长锤一样荡开骑兵的刀剑砸破铠甲,厚重的锥尖对于刺穿锁甲非常有效。


刺槌最早在十三世纪被佛兰芒人应用于步兵方阵,到了十四世纪法国荷兰等国都大量使用。刺槌兵一般和长矛兵或戟兵配合使用,位于步兵方阵队列的第二排或第三排。在遭遇敌人骑兵冲锋时,第一排的长矛兵负责阻止骑兵的冲锋,同时后排的刺槌兵越过前排长矛兵贴近敌人骑兵用刺槌砸或刺杀伤战马或骑手。当敌我两个步兵方阵对冲时,这个任务是由长锤手完成的,这也是双手长锤和较短的刺槌的功能不同之所在。长锤用于砸开敌人的步兵长矛方阵,而刺槌用于杀伤敌人靠近己方步兵方阵的骑兵。由于刺槌被设计用来破甲,所以结构紧凑结实笨重,强调得是打击力度而不是反映敏捷。
“刺槌”资料来自“冷兵器研究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b2110102x2zk.html
火绳枪专家“赵士祯”决定改进三眼枪配合鸟铳作战
大都将臣久享承平,未尝究心鸟铳,每每故意求短,藉口阻抑以快忮心。在鸟铳又无他短可议,但以边地风大,门药不便为辞。臣因将《谱》中三长铳增置阴阳机牙,对准之时,火门坚闭,以避惊飚,火到自启,阳机自上而下,专司发火;阴机从下应上,专司启闭;一握总机,上下合发,名曰“合机铳”。是此制造,任教风伯作祟,雨师为梗,我则举放自如,用塞庸人懦夫之口。又将边方常用三眼铳如造鸟铳之法,更改式样,使火送弹,不蹈旧时火带弹出及铅弹熔软化扁,坐致气弱,不能透甲。再加刚刀,便作短兵,马步可用。谨以二式恭进御前,伏乞皇上大奋乾断,敕下兵部详加试验。如其果胜倭铳,足以制虏,然后先发宣大、蓟辽二镇。再造轻车、牌车前拒之器,专习以守为战之法。盖鸟铳从来视为守具,殊不知附之车上牌间,即为战具尤利也。

三眼枪:新改马步相宜三眼枪形。马上:长四尺四寸。步下:长五尺五寸。重七斤。
杆形:三面作槽以纳铳筒。筒形:筒俱有螺丝底。每筒长一尺三寸,重十三两。
有把箍,腰箍,铁箍头,钢刀等零件。
即前图马上三眼枪,欲便于边方制造,以故分拆其事件图式于后。此器亦我中国常用之器,详细具图者盖缘边方不知金火之性,不知炼铁求精,一遇炸膛,归咎筒薄,渐渐加厚,厚则自然沉重,因重求轻,不得不短,因而尽失旧制。兹以木床隔开三筒,不致快热,炼精铁为筒,使得长而且轻,再加锋刀,可作铁兵。变通以求适用,欲边兵易知易习。步下放毕用俞家棍使法,马上或用大刀使法,或用玄女棱使法俱便。
一、三眼枪后用剑刃、铁箍,更可作枪刀,作锤棒。两头相称,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极妙。
合机铳全形:铳带床共长五尺,筒长三尺三寸,重七斤半。用之城守并车上舟中,长四尺,阴阳二机,阳发火,阴启门,对准之时,即有大风,不怕吹散门药,中国南北将臣若肯究心则海上塞外自此鸟铳无有临时不发之患矣,铳筒长短大小如噜密。
床形前类噜密后类轩辕,空白处是机房。
机的组成:盖机铜板,长九寸四分,上半节阔一寸三分,中七分,下一寸一分,中眼机钉于此,下眼乃受螺蛳捎处。机盖、火轮、阴机、阳机、总机、开合形腰箍。
治谱-明-余自强 > 11-●治谱卷之十:http://wenxian.fanren8.com/06/11/77/11.htm
一、铳制要打多人及远者,百子铳为上,稍近则三眼枪为妙。每一木柄头上篏三铳筒,其中心木各环抱隔之,使铁筒不相邻,则筒不易热,可连放连装不绝。如再近则双锋枪为妙,其制铳筒左右各安锋利枪二管,看之似双枪也,而中实藏铳筒,有一器二用之妙。
至于专取一人,则用鸟铳,其身须五尺长,天车要一丈五尺高钢钻【去声】 带柄亦如之,此三倍法也。不如此不得筒直,不得及远取鸟,故曰鸟铳。
至若盗到城下,出头攻之,惧其戕害,不出头又无奈彼何,则用钩头铳,其制如木匠曲尺样,柄长铳短,柄身之侧顺钉铁圈十余个,到柄底用极长火线从圈内度到柄尾处,盗至则以柄横放墙上铳口即垂下,在墙内点火自灭盗矣。下雨则火线用白矾纸裹之不灭。

三眼等铳练习之法,切不可朝天上放打,须要横打笆子,使手脚惯熟,其法用一木板浮在河里,上插长窄一笆,弹子中着则笆动,此一法也。
这个记载的精好三眼应该就是精铁铳管“马上三眼枪”,《崇祯长编》崇祯二年二月戊戌:“大同巡抚张宗衡疏言:“今日之大同何如哉?……以言乎火器,除臣未任时,道臣宋统殷造红彝大炮一门外,臣陆续督造精好三眼枪一千余杆,大炮十余伍,战车百余辆,火药四十余万斤,然仅可备时下之用耳。””十月:“臣为陛下守此一块土,五载于兹……臣请鸟铳五千杆,又臣新造三眼枪五千杆,与夫喷筒神器方轨直前,如墙而进,更番迭循环不已,插众有限,我药无穷,此舍短用长之策也。”新器比例也正好1:1,若成一军,则鸟铳二层,三眼枪二层,喷筒一层,抗骑可当八层火枪兵之用。
比例1:1的绝佳例子:锦衣卫王承恩疏请三眼铳百门、弓百张、皮套百个、弩百把、腰刀百把、藤牌百面、鋛百枝、火药千斤,俱照数发与之。

放九头鸟图,三人一组,一大鸟铳、一三眼铳、一火弹筒:


凡乘夜袭人,并敌人偷营之时,先将火球(照明弹用火弹筒)放去,必然看见踪迹,随迹发机,一弹并出无有不中之理。背铳兵持三眼铳一门,大铳一出即放三眼铳,以便再装大铳。
九头鸟即绝大鸟铳。重二十余斤,用药一两二钱,大弹一个,小弹钱许者九个。遇敌冲我,人众则乱打,人少则审定而放。尤宜夜战。
赵士祯对三眼枪的火力与格斗能力也是欣赏的,但三眼枪却有精度差、射程近、装弹慢的缺点,因此他发明了数种多管铳,用二三颈火药罐加快装弹速度,但不知为何将枪机改为可拆装,可能是北方平原胡骑常常密集冲锋,即使不用枪机,三神铳也有不错的命中率。当冷兵器时拆卸枪机,以免损坏,北兵若不喜欢枪机,也可不要枪机,等有需要再用。
有久在行间者,极口“三眼铳”之便,因作三神铳、旋机翼虎。
一、三神铳:备倭,在南方山林、田塍之间用机。北方御虏,有林木山版之处,用机。平原旷野及马上,俱不用机。其制:著铳筒处如秋葵种形,前后停均,难于照准。

赵士祯受启发,研发数种近战之具以补鸟铳之短“虏马奔突迅疾,倭刀闪烁轻便,短兵相接,遽难即及其身,必得先掩其长,然后乘其隙而入,作"电光剑"、"天蓬铲"、"梨花枪"诸器实。”电光剑为长柄短剑,剑刃一面装火铳另一面装喷筒。梨花枪与宋朝梨花枪相比只是多了一个喷火筒,天蓬铲也有两个喷筒。

新制彈囊形:用長銅片捲圓敞口,再用鐵片一條亦卷圆,交接处作老鸛嘴形。兩邊或用皮,或用銅片瞞過。倒懸鞓帶上,彈常衔嘴上,取其一則上又落一彈。
“此銃(囊)即箝之(药鳖)床尾。”就是药罐装完火药就倒过来装铅弹,以加快装铳速度,当时火枪兵的普遍习惯是预先将铅弹含在嘴中,“或先将铅子衔口中,忙乱装铳,忘子在口,顺气咽入腹中。或忘入铅子,或先下铅子,而后入药。或子小口大,照打时铳口一低,铅子流出。”赵士祯的方法更快更科学,起码降低操作失误了。
药鳖形:每銃用罐一個,上管恰好装一銃之藥, 頸下用铜一片做門。用時以手堵管口,開門倒傾。待管中藥滿,仍閉頸門,裝人銃内。“上下用铜,中以皮为之,罐之颈间用此(闸板)左转倒出(火药),拨回隔住(火药),用三嘴,敌装一铳,我已装三铳矣。”
铜箍形:用以遮著火門,臨放推開。一則防雨,一則防火沿著(导致三铳齐发)。
药线点火:鸟铳,车上、舟中、步下为利,近日有创为马上打放之说。夫鸟铳燃火全仗门药,门药马跑时,即北人惯骑,不为颠撒,定然被风吹去,何从举火?此不知神器浅深之言。若三眼铳并新制翼虎,差可原用药线,而放毕又当兵器。
不必堵纸的铳筒:钻筒若容三钱铅弹者,须先用二钱八分钻钻透,再用钻三钱长钻,从前门直洗至离装药处寸许而止,使装药处三四寸微小。下弹时,搠杖一打,自能吃住。离寸许者,欲备临阵加药分两也。此处微小,不致如常时下打,用纸堵塞,后小,使铳又无倒坐之病。若翼虎,要在马上打放,尤宜用此法。
譬如临阵神器,敌饱一门,我装二三;不用攀机,不用堵纸,对准未定,操纵自由。常时知其机括,习学又易,是便足胜之矣。筒长气聚,可以加远。筒厚药多,可以加狠。两手俱有住著,出弹不甚动摇,是利足胜之矣。或当刀以御敌,或为盾以自卫,是馀力又胜之矣。
北方马上用三眼铳以御虏骑,虏颇畏之。然放毕举以博击,头重起艰,利害相半,兼之甚难讨准,往往虚发;因变其制,用照星短床,后尾钩着带鞓带,左手执铳对敌,右手悬刀燃火,放毕为盾,举刀迎敌,马上可备出奇摧坚,步下极便伏路急击,名曰“翼虎”。

一、翼虎铳:用之于百步之内为宜。步下:三十步方能透甲。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用以伏路极便,缘其体短,可心藏匿,可以多放,手不离刀,急则可以当盾格斗,远近俱堪杀敌,又可自卫。
一、旋机翼虎,较诸器多用一轴。制时睢著轴铜片、三角箍并内轴牙难比。用之南方极妙,然必须极巧极仔细匠作,方得称意。《神器谱》
三眼鸟铳后来也是较为普及,民兵多有记载,暹羅也曾给天启皇帝進貢一把三眼鎏金烏槍:
“其鸟鎗改爲三眼鎗者,亦以一砲可发三耳。”《无梦园初集·漫集一》
(鸟枪)外有三眼枪者,有置于刀枪之末,本末互用者。《龙门健儿行》云:"龙门健儿身手强,棉木为枪三丈长。三人持一棉木枪,风旋电转谁能当。进四尺,退四尺,挑起人马半空掷。朔骑千群丧精魄,前锋夹以竹篙锥。三丈不足二丈余,藤牌絮被滚如珠。三眼鸟枪洞铁甲,绕指郁刀随卷舒。燋铜锋镝涂毒药,猛虎中之仅三跃,用短尤能精用长,纵横击刺千军却。"《广东新语》
一、闻有声息之信,四城门内十数步间,挑拦路赚坑,阔五尺,深一丈。坑中铺板,钉以长钉,坑面钉席,覆以薄土。每坑边用三眼鸟铳十杆、硬弓十张、盾车五辆,以备巷战。贼若径入,必坠坑中。贼欲前行,急发箭铳,二十步外再掘一坑,如上法。贼未入,以板棚坑,人在板上行走,庶不失脚。《救命书》
“十七日职(张焘)令西人统领公沙的西劳等 ,用辽船架西洋神炮 ,冲击正面 ,令各官兵尽以三眼鸟枪、骑架三板唬船 ,四面攻打。而西人以西炮打筑墙 ,计用神器十九次 ,约打死贼六七百·……神炮诸发 ,虏阵披靡 ,死伤甚众……此海外一大捷”。(明朝兵部档案)
明自萬曆後、東西洋銃薇入中國。南渡,火器之用益廣。崇禎十七年六月乙未,試神器。弘光初、命陳于階督造火器南京。隆武時設火藥、火器二都司、鍾澄川、李之蕃、王開勳、陳宗器分領。邵明俊自陳有精微要法火攻奇異器件,願捐資措辦,命回福京製造。張家玉武興營設火攻營。胡一青、趙應選、章曠、覃裕春、楊國棟、李明忠、李赤心、高必正軍多交銃。銃長六七尺許、聲不甚猛,煙發輒殲敵。每戰皆蹲伏持蒲如墙以待聽敵施技,敵氣稍衰,雖百步一蹴即至,拔刀斫馬足。大都騎兵一人,須三百金乃辦。覃裕春、李明忠潼溪、許灣大捷、交銃之力爲多。永曆時,張家玉起兵東莞,所用三眼烏槍、獨彈龍銃,皆爲敵所畏。(《南明史》)


狼銑一、長槍一、翼虎銃二。若為禦虏,則狼銑置換為天蓬鏟,長槍
換為鉤鎌。馬兵五名,帶弓矢或三眼銃、翼虎铳、闷棍、斫刀等兵器。


损益鸟铳、三眼铳之间,造迅雷铳一座


上文中的三神铳虽然解决了三眼铳的精度问题,但三眼铳的射程还是不让人满意,但是三眼铳的铳管重量已不能再加了,否则就像迅雷铳那样不能手持。赵士祯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将强化的三眼铳装在战车上发射,后坐力由战车承受。
明代熊廷弼《按辽疏稿·卷五》记载有大小三眼铳:“臣又思御虏惟火器为长技,檄行各道打造,而臣亲于辽阳开局打造过盔一千四百六十顶、甲一千四百六十副、大三眼枪六百杆、小三眼枪二千二百一十杆、百子铳四百六十位、棍枪二百九十杆、腰刀一千把、弓九百八十张、箭一万六千六百枝、头炮四十杆;一一经臣验试而又新造独轮战车三百辆以防鞑虏。”由此可见三眼铳并非只有一种规格,亦有大小之分,那么弹药自然也不尽相同。在《自造神火轻车议》中这么记载:“三眼铳每岀用药四钱,三眼共一两二钱,六门一百出该药四十斤共一百四十五斤。”火药数据与我推测的连铳一样,而单兵手持三眼枪重量已经不能再加,四钱火药只能用于战车。目前三眼多为假货,长于一尺者甚少,长达一尺八寸更是没有。
下图左边为鹰扬车一号连铳,右边为二号连铳,这两种连铳无论是铳式还是排列都不太一样:

铳斗,斗高一尺二寸,宽八寸,边宽寸,隔为八眼安掣电铳筒方便八径药罐同时装药:

连铳是由三眼铳所改造的多管铳,但从《神器谱》附图中可以发现,三管连铳长一尺八寸(58公分),重八斤半(5公斤),(与三眼铳相比)明显有倍径上的优势。
连铳的射程、用药量、铅弹重量等具体数据不详。个人估计连铳用药弹与噜密铳一样是四钱,每管只重两斤半,其它部件重一斤。对披甲目标的有效射程为八十步。
火炮鸟铳发射几次后便黑烟弥漫,看不到敌人,使射击效率大大降低。戚继光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每四人派一名队长监督,一但不平放就军法处置。以免士兵因看不到敌人紧张而乱放,这样就能以与地面平行的弹雨杀伤看不到的敌人”。而连铳即使看不到敌人,也能保持相当高的命中率,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只需士兵装弹将其安在铳板上射击便可。与鸟铳发射的参差不齐的弹雨相比,连铳能射出整齐又密集的弹雨,有弹雨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有火力密度高,命中率高,有效射程远的优势。赵士桢称其可以“遇众喷击,缘冲齐发,摧锋殿后”(《防虏车铳议》)。
使用多门连铳能战酣连发18弹的鹰扬车,一二号铳床总共能安36铳:



鹰扬车是参考黄帝所造指南车,郑人所造偏箱车的形制构造,加以改造而成的。车身下安"一轮,可左右旋转,上下一盘一轮,上旋下转,机轴圆活,八面可行"。"车长九尺,宽二尺五寸,牌自地起带裙共高六尺五寸,边方地平处再加数寸,大多边塞风大,不宜太高。架车,车正一名,车副二名,铺车二名,司火一名;连铳二十八门,放铳手四名(其中二名为车副),装铳手三名。鲁密铳八门,放铳二人,装铳六人,司火二人。(在虎头左右两边的圆形发射孔处发射)一营三千人,用车一百二十量。人多,如数递加"。这种车营在作战中具有多种作用:"守则布为营垒,战则藉以前拒,遇江河凭为舟梁,逢山林分负翼卫,治力治气,进退自如,昼夜阴晴,险易适用。"
以连铳为主力的牌车,在对付倭寇的设想中,三眼铳依然有一席之地


牌车的连铳、噜密铳与三眼枪配合作战,组成远、中、近距离三重火力网:每车载二门三管连铳,左右各一门,还有八门预备连铳,放铳手(架牌)、装铳手(副牌)各一人;二牌三牌放噜密,一如五人打放之法(前四人是噜密铳手,一人放铳,三人装铳,在牌与牌的间隙处发射。最后一人是连铳装填手);头、四、五牌放三眼铳。二名三眼枪手,在车牌连铳上面的圆孔发射,伺敌骑三、四十步射击。配有二名长枪手、一名天蓬铲手。
虽然有了连铳,但赵士祯仍然重视三眼铳的运用,五车就有三车专用三眼铳手。从车牌的编制可知,鲁密鸟铳是用来狙击连铳与三眼铳打击之下的漏网之鱼,主要火力网是射程较劲但火力猛烈的火门枪,因为胡虏弓箭不过五十步,倭铳也打不透复合牌,故而射程问题不大。
三眼铳每牌不过两人就能不断发射,可见赵士祯研制的弹药一体三颈罐对装弹速度有明显提升,起码省了一个三眼铳兵,而鲁密铳则需要三四人才能不断发射,可见三眼铳无论是连发速度还是装弹速度都占据优势,难怪北军后面如此偏爱它。
赵士祯还改进三眼铳的发射方式,“左手紧握铳管,右手关节托住木柄,右手点火”,这样能有效减小发射时火铳的震动,如此三眼枪命中率就得到有效的提高!但铳管必须质量过硬,否则手可能没了。《酌中志》提及“又导引先帝在宫中习放鸟铳。天启元年失记月日,有御前暖阁王进,在先帝前放铳,铳炸,将进左手打得无踪,几危圣驾,改升王进。”
赵士祯的火器战法
一、神器附之车间,功用甚大。车凭神器以彰威,神器倚车而更准。或鼓行而前,或严阵待敌,或趋利远道,或露宿旷野,坚壁连营,治力治气,无不宜之。譬如车上安鹰扬炮二位,小铳数门,若敌结阵而来,二三里问以鹰扬炮击之,势必星散;然后用噜密鸟铳捉准零打于二三百步之外;再近以旋机翼虎(三眼枪)连发车内。是此运用,则数里之中敌锋已挫其半。我之杀手全然不劳。力完气定,而又有车为之前拒,虏马未必即能蹂踏而来,倭儇未必即能跳跃而进。求战不得,其气必深,俟其气惰,我乃开壁。用长枪翼火铲、三眼枪而出,此平原必胜之法也。然斯语无当于时,安得起孙、吴、廉、李、韩、彭、英、卫诸君于九地之下,与之鼓掌剧谈以快此衷哉?
明末努尔哈赤崛起,明人推荐车营用火炮、三眼枪、噜密机、长斧配合作战,并非只靠一器
臣请蓟密永平之间创立车营者,三专演火器。火炮、三眼枪、噜密机、长斤斧,人精一艺,务济实用。夫虏本强悍,闲于骑射,马又壮大,我应之亦以骑射,是絜三短角虏之三长也。车上设盾,虏马不能飞越,大炮远及数里,枪机命中数百步之外,虏矢不能及也。如其重铠轻刀直前冲突,而我斧斤突出,上砍人胸,下砍马足,此韩岳之所以破金虏者也。臣闻西虏有哈儿汉者,骁勇善战。每临阵传令必诸虏下马地斗,先截其镫是亦防虏骑之潜遁。也闻辽阳骑兵先溃,独川兵以步坚守死战杀虏甚多,奴酋重购川兵,此又昔人以步破骑之明验。 作者:鹰扬铳手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493424 出处:bilibili
精锐部队用三眼统与鸟统配合作战,熊廷弼交代疏曰:各色军器,除疏请内库咨取各边不计外,打造过大砲重二百斤已上者以数百计,百斤六八十斤者以数百计,百子砲以千计,三眼铳鸟铳以七千余计,其余盔甲、胸包、臂手、甲梁、战车、枪刀、弓箭,以及钢轮、火人、火马、火罐、钉獗、牌楯等项。皆以数千万计,此交代之器械也。
松锦大战初期的辽军军官奏本:“至用火□□□別無妙法者,蓋紅夷諸砲出自西洋,體有大小長短,裝藥之多寡、鉛彈之輕重、練藥之精粗、苗頭之高下,俱有變運之方。臣獨得其真□□與世人但依舊式足盡火器之妙哉,且臨用各有不同。如攻戰□□捷則宜用鳥槍三眼銃一窩鋒等器,守禦則用紅夷滅虜大小將□□□火球火罐等器,如埋伏則用萬人敵石砲荔枝砲神烟毒火(約缺六字)機不可以(約缺八字)更有進焉。”
鸟铳为何需要三眼枪等近战火枪
(1)鸟枪的射速低,需要散弹火器补充火力
—、行营之内,鸟铳虽速准而力小,难御大队,难守险阻,难张威武。佛狼机又太重,难於扛随。今以臆创一器,名为赛贡铳,既无下木马延迟之艰,又不坐后其铅子,犹胜佛狼机之大,其声势可比发贡,其速即可比鸟铳。每五百人之中用以五六门,以备守路截险,甚妙。
—、铳式
铳长三小尺,内口约容半斤铅子,药在粗腹不可过,铅子送至腹口方好。即如此,平卧地下,随其远近,加垫头高,并不用木马等类,此器之利者,亦以项长而铅子合口故也。

如果没火炮掩护的西班牙方阵即使面对不是很多的骑兵,也是会表现吃力的,毕竟只有三层:

鸟枪如果靠自己,需要用这种几排一起射击的方法抵御敌人,但会有较长的射击间隔:
凡鸟铳,遇贼不许早放,不许一遍尽放。每至贼近,铳装不及,往往误了众人性命。今后遇贼至一百步之内,听吹竹筒响,在兵前摆开,每一哨前摆一队,听本管放铳一个,才许放铳,每吹喇叭一声,放一遍,摆阵照操法;若喇叭连吹不止,及铳一齐尽放,不必分层。

(2)明军经常以三五千火器营打数万虏骑,故而必须堆炮海,然而即使是小炮也不能滥用,除了佛郎机与发射爆炸弹的臼炮,类似三尺长的虎蹲小炮只用于三十步散弹,少数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诸大铳则用来以俟大敌。

杨石淙文集五(状 书 记 杂记)杨一清(公元1454年-公元1530年) :
中国制御夷狄,惟火器最长,顾今所造鎗炮,不能致远兼不善用,不能多中,近年虏人不甚畏之。惟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诸铳力大而猛,然边城久不用。予昔在定边营教场,取而试之,总兵张安辈皆惧谓恐伤人。予曰:“然则遂为长物耶?询诸军中,必有能用者”。西安指挥杨宏应曰:“某曩在陜城教场,见用此器”。越三日,花马池下操,宏请先取二将军试之,乃自装药举火,却立十余步以俟。声如迅雷,远及三百步,营中皆震慑。宏神色不动。予喜曰:“破大虏无逾此矣!钦降者不敢用何谓耶?盖以俟大敌耳!然以钦降者不敢轻用!”乃市铁募工于固原铸造,如二将军式,分发边城营堡各数枚。俟贼大举入寇,攻城札营,以此击之,当不战而退。后边城所在肄习,用以为常。至是花马池参将“阎纲”告予曰:“前岁达贼拥众出城下,用公所发铁铳击之,所伤甚多,贼遂遁去。”又此器众云止可用之守城,予谓行营亦不可无。乃议令二骡驾一铳,凡用八骡可驾四器,出御之时置之中军,如此言乃知所以用之矣。遇有危急,刼营溃围,不过数壮士之劳而可当千万夫之力矣。因思往年宣府张、穆二游击被虏围之数重,经二三宿,使营中有此岂至全军覆没哉!

朝鲜《李朝实录》太宗十四年九月己丑条“又辽东人皆云,王师与北人交兵,北人伏奇兵,佯败而走,王师深入,奇兵绝其后,围数重,帝以火药突围而出,倍日而还。”
(3)单管武器不耐久战,三五发之后就会铳管过热,下药自燃,而敌人则有十万,非五发十弹所能制退,故而必须多用多眼火铳、强弓劲弩、大佛郎机等不容易出问题武器。
较演以八十步立五尺木,广二尺许,上悬铁片如人头大,中悬铁片如心腹大,三发二中其头腹为熟,三发三中为精。但不敢连放五七铳,恐内热火起,且虑其破,惟倭铳不妨。今有以竹木代之,甚称轻便。又在制者得其巧,则得其妙用矣。《阵纪》
凡大炮装药甚难,不可轻放,必待贼将近,可以一放成功。否则贼未至,炮先鸣后无以续,即抬炮鸟铳亦然。五放则炮身通红,不能入药,故点放不可不慎。惟子母铁炮,自朝至暮,可连环接放,最为得用。《武昌纪事》
各镇节年各有制造火器、随宜给用、但应用数多、制发有限、各路城堡星散、边垣亘长、每遇秋防、分兵摆守、率不足用、且火器之点放、多不过三出。即桶热不可复用。故御虏攻冲。每军非多带二三杆。不敷轮番装打。臣前抚宁夏、历查各军营城堡火器不堪者改造、数少者制发、添造鸟铳二千杆、分给战兵、选师教演、战守咸资。《明“王崇古 ”陜西四镇军务事宜疏》
为今之计,以军士论之,马军须四分,步军须六分。以兵器论之,长兵以制远,短兵以制近。夫鎗虽短矣,古人用之以制近。今则舍之专用弓箭,弓箭虽长,人怯而发,射无的准,与无何异,故虏人敢驰入吾阵,由无鎗制之于近也。弩虽迟矣,古人用之以制远。今则舍之而专用神铳,虽长三发而火药不能施(铳管过热不能下药),与无之何殊,故虏人敢践吾行伍,由无弩射之于远也。又今之团牌即盾之别名,制形与盾异而甚利于拒马。今则忽之,仅有名存,臣以为三物皆不可废,当与今常用之弓箭、神铳五者杂用之可也。如大堡五十人,马军二十人皆操弓箭,步军三十人,十人操长鎗、五人操团牌、十人操弓弩、五人操神铳,行营则马军二十人番休为游骑探敌,取疾追亡逐利皆马军为之也。临阵则马军十人间置于步军二十人中,使之外以拒敌。余十人使之内守,有间则与前十人番休为外拒。贼冲而远则用弓、弩、神铳三长兵击射之,贼冲而近则用团牌、长鎗(大刀)三短兵拒刺之,所谓长短互用是也。且牌舞虏马必惊而难前,鎗刺贼刃必短而不及,马步相参,长短互用,破之必矣。借令虏马不惊,务欲决死,其势将有不徒然者,缘步兵无马势难退避,只得直前死战,马军之寡既夹制于步兵之众,只得致死而难退,士皆致死何攻不拔,何战不胜,虏之冲突不足虑矣。又马减步增,不但恃之却敌,且省有司刍秣之费十分之六,此又足国之道也。《全辽志》
由此可见战争大部分时间还是单兵远程对射,以保实力留底牌,故而必须加强单兵火力!在有限兵力又如何加强,三眼枪与双头铳就是解决方案之一,此类火铳近距离发射能以一当三,二层鸟铳二层三眼铳相当于八层火器兵,蒙古骑兵又因为交战射程近,三眼与鸟铳射程不同的缺点也就没多大影响,而三眼枪又是多面手,远距离依然能杀伤战马,三筒又不像单管大炮火铳那样容易过热,又有三颈火药罐提高三管装药速度,最终成为鲁密大鸟铳的最佳搭档。在明末经常看到这类组合,绝不是偶然。

网络上清粉嘲讽三眼枪,却不看满清大兵的火力配置被皇帝削弱到啥程度,规定千兵才十炮,康雍期间还差点连子母炮都没了。因为康熙暗地禁止绿营继续装备子母炮,导致子母炮越发稀少,故而雍正时期大臣年羹尧狂造了两千门子母炮填补前线空白。公元1723年10月,年羹尧派遣副将王嵩带领3000名清军、70门子母炮进攻正在包围卫拉特蒙古硕特汗国建立的北川新城。而战争结束后,年羹尧被荒唐的理由清算,而他造的子母炮又已经扩散全军,雍正收不回来只好继续维持千兵十炮政策,其中子母炮只有六门,也就是说清军火力相比明代动不动几千门佛朗机而言,是严重被削弱而不是增强,鸟铳是填补不了这巨大的火力差距,故而后期不得不玩九排分三番齐射的鸟铳战法,早期这三排齐射法还是对汉军、绿营保密的。这种臃肿的队形很少出现在明朝,因为明人有三眼枪、翼虎铳,佛郎机、红夷大炮又多,不必像满清那样死命堆鸟枪兵。绿营步兵还搞火器兵不能升官的废材育种政策,最终导致鸟枪兵素质越来越低出现射击百无一中的神奇景象,还不如明末的三眼铳兵靠谱,清粉有啥优越感可言?不过是自欺欺人说满清火器装备率高,但仔细算算大多是鸟枪,炮绝大部分是明朝老爷炮,几十年用到报废朝廷才发给你新的,旧炮还得收回北京。
为了防止绿营眼红八旗装备,皇帝深谋远虑自我阉割八旗炮位,秘密用九排三番齐射法弥补其火力不足问题,没想到吧,这就是我治军之秘籍:

如果你看完这些资料,那么你是觉得“没用”或“有用”还是“特好用”?而我给个最佳评价,因为它确实太有用了,抛开它的火门枪构造,从功用上分析,它确实是款优良的骑兵火器,步兵近战多能之神器,所以我说没啥好遮遮掩掩的,三眼枪错在其大量使用的时代,那时候长城边军处于最低谷,一些素质低下的北军用它做主要的远射火器,这难道是它的错吗?火器之妙,在于其人。用之不善,为人所笑。火器能言,亦当称屈!!!(目前就这样,太累,有时间再完善)
最后吊一个删改我文章,给我盖帽子的垃圾清粉,互联网消息很灵通的,你真当我不知道:

畏罪匿名了,有胆做事没胆承担:


垃圾清粉给我盖帽子的回答来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92805

这清粉既然觉得这没问题???还正常???还表达它是逻辑理智的???

我不觉得它有啥理智逻辑可言。。。三眼铳打靶是八十或百步,按它的说法压根就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