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限,事情总是做不完,你要怎样挑选?
一、事情那么多,怎么选择?
人的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很多可做的事,那么我们最该做什么呢?
而且,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想去做,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又应该选择做什么呢?
我曾经在大学时期严重受困于这样的问题,然后由于一直想不出来要做什么,就真的是举步维艰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即使开始了,也做不下去。
因为,总是会在心里追问和纠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不做另一件事呢?
比如我在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常常凭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开卷有益,然后去读书。
但读书的时候,选书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图书馆那么多书,到底读哪一本呢?
好不容易选了一本书,坐下来开始读了,但是读着读着就会想,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要关注这些内容呢?为什么不看另一本书去了解一些别的内容呢?又为什么非要读书,而不是出去“行万里路”呢?
这样的话,就会“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总是心猿意马,总也踏实不下来。
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安心,做的时候不坚定,过后也不会认可,还常常感到自责和混乱,认为没有把时间用好,对不起这一天。
照这样的状态,你可想而知,一个人活得是多么艰难,也多么难受啊!
而我现在的状态就完全不同,每时每刻都知道要做什么,做的时候全心投入,不会心猿意马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做过之后也不会悔不当初自怨自艾患得患失,而是可以安心满足充实愉快无怨无悔不留遗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又如何实现这样的状态?
就在于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为的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即可。
二、你的标准是什么?
是的,人生有限,但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你必须挑选。
那么如何挑选呢?
就必须要有你选择的标准。
比如读书,世上的书肯定是读不完的;
还有爬山,山也是爬不完的。
写作,要写的东西也是写不完的。
但是,我都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我要达到什么效果呢。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录了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之一王徽之)的一个故事,颇有意味:
王子猷在一个雪夜,突然想起自己的朋友戴安道,于是立即乘船前往,奔波一夜准备见他。
而当行至人家门前,却又掉头返程。
人问其故,他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他就这样生活的,就这样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的,也是一种标准,一种人生态度。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也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那么,你要按照什么标准来选择你要做的事呢?
就得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人家那样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只要活得尽兴开心即可,所以就可以怎么开心怎么来。
那么,你呢?
如果你也有你的标准,也就好办了!
三、标准从哪里来?
你总要知道,什么是你最看重的价值,你要选择的事情,就是让你看重的价值最大化的。
比如,我很明确,我要达到的效果,是改变别人的命运,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同时,我也要让我这一生过得幸福。
所以我就会选择做我认为最能改变人的命运帮助人生活幸福的生涯规划工作,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我本身就很享受,感到很幸福,所以做这样的工作,我是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可以做一辈子也无怨无悔。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确定一生中要做这样的工作。
而基于让自己生活幸福的原则,我在生活中,也会做很多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爬山、旅行,以及喝酒、聊天等等,都会乘兴而为,从心所欲,让自己乐在其中。
而且,我也知道,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尽兴,为了当时过得开心,而不是为了创造什么记录,或者完成多少任务。
所以,我不会执着于所做的数量,比如,不是非得写出多少文章、爬完多少座山,想做就做,能做多少,那就随缘吧!
在这样的生活原则之下,我就始终知道每一天、每时每刻该做什么,不会没有事做,不会空虚无聊,不会无所事事;也不会逼着自己做事,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弄得自己心急火燎焦头烂额。
可见,如果你想知道你该怎么选择要做的事,想知道要怎么度过这一生而不遗憾,那就需要你有一个一生的原则,要知道你的人生中要看重什么,要追求什么。
所以,事情那么多,你要怎么挑选?
只要你有一个人生的大原则,你知道这一生什么最重要,去做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把握住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么你的选择就是对的,就这么选择,就这么做,就这么过一生,就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