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源项目:岁时礼俗中的上海酒俗
现在,上海人在全国的印象,好像都是不胜酒力,即使饮酒也大抵喜好洋酒。这种看法是不真实的。不错,自从1843年11月17日上海宣布开埠后,近百年社会生活中,中西文化展开了剧烈的碰撞与交汇,使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呈现了更为多样的色彩。

就如同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一时之下,人们热衷吃大菜,喝洋酒,但无非是赶时髦而已,上海人骨子里还是对洋酒有所保留。
不必说远,就是二十多年前,当皇家礼炮、马爹利、轩尼诗等洋酒刚在上海市场露面时,曾被认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被上海人频繁用来送礼与显摆。“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经过媒体传播,传遍了上海滩。但不到20年,如今,洋酒的威风早已式微,虽然还摆在超市、大卖场供人挑选,但消费总量并不高。洋酒消费依然还只是普通上海人生活中的点缀而已。

“踩曲”,也叫“踏曲”,通常是端午前后进行,重阳前后“爨蒸”酤酒,踩曲主要依靠经验和感觉,必须得依靠人工完成,缘于制曲的劳动强度,制曲工种,一般由女性承担。所以,就是直到今天,踩曲仍是许多酒厂劳动力最为密集的环节。
为什么踩曲得由女人完成呢?踩曲需要巧劲,曲块最后要呈龟背型,四边紧,中间松,否则就无法进行完全发酵。
然后由男子将踩好的曲块用稻草包裹好,放在曲仓里,曲块要进行40天高温发酵、堆曲,最后才能用于爨蒸酿造。酤酒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劳作过程。女人踩曲男人酤,完美地体现了农业文明背景下酒生产过程的分工特色。久而久之,上海酤酒聚落产生了“女人踩曲男人酤”的风俗,当融入“少女踩曲”生命语言后,这种风俗就升华为一种酒俗仪式或民俗图腾。
淘源项目
1.品牌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名酒,具有较高的国民度,多年的品牌打造和上乘品质累积了大量客源,为代理商打开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品牌支持
2.强大的品牌背书,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名酒”、“最具投资价值白酒品牌”等
3.产品品质好,将古老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科技融入在酒中,造酒的天然泉水---酒泉之水,具有“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正甘美、回味悠长”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