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工作备考三跨清美史论系:我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二本上岸清华?

2022-06-09 17:17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申水源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美术史论

本科院校|太原师范学院

本科专业|历史学
初试   |393分

英语   |70分

政治   |63分

专业一|129分

专业二|131分


两年工作

当年找工作的路也是有些许坎坷,原本说可以到岗任职的一所学校,或许是因为疫情,后来放了我鸽子,然后大概面试了十几二十家,没有一家肯收留我,面试过中小学教培机构,各大考研机构,其实当时到学府考研,也没想着能够面试上,但是第二天就接到了来试岗的通知。

时至今日,入职两年有余,翻开和张老师的聊天记录,第一条记录是2020年5月15日,当时还在给一个小朋友做家教,准备家教结束就去试岗,当家教的一个月,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如果没时间没精力养,就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试岗前三天,背了三天考研常识,可能是害怕被扫地出门,工作也很认真谨慎,这是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一份长期工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是工作之后最大的感受,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帮助每一位学生成功上岸,我也会经常发愁考研常识难背,这个时候张老师就会说我:“再难有你考清华难吗?”然后我又回去熬夜背常识,13大学科门类、985,211学校挨着背了个遍,如今变成14大学科门类了···很幸运,这两年能在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里度过。虽然996的工作很忙,但是着实帮助很多,这两年的暑假也都是在集训营度过的,陪着学生们一起早读,一起晚自习,都是一群为梦想拼搏的少年,期间认识了上百名学生,有三本考研的学生,有专升本上来,再考研的学生,幸运的是,他们都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幸的是,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就这么相互激励着,度过了两年,看着学生变成学长,也是很有趣。2020年冬天,考前请了一周的假,去北京备考,那年好累,工作的确很消耗精力,以至于每天晚上10点回到家里,只想睡觉,或者喝咖啡,或者喝元气森林提神,和研友一起读书,备考艺概,撑到凌晨两三点,那年凌晨三四点入睡,八点多起床上班是常有的事。还记得又一次8:50才起床,1分钟出门,距离公司3公里,骑着电摩托开到50迈,狂奔到公司,9点准时到岗,现在想想真的是危险,头盔也不带,大冬天的也没保湿,小腿上崩了血纹,每天顾不上护肤,整个人看上去老了好几岁,冬天又因为着急口腔溃疡此起彼伏···即便如此,依然败北,373分。2021年春天为学生欢呼鼓掌的同时,又一次感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也曾生出后悔的情绪,如果当时考一个211学校,也不会这么坎坷,但是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又怎么还会贪恋小城市的安逸呢?又是一年而已,没关系。一天365天,与外人而言轻飘飘的几个字,四年时间,于自己而言,这一千多天,每一天都是煎熬。我还记得那年复试线390,感觉那年专业课题目并不简单,但是竞争对手真的都很厉害,都是395+,公共课大多都是150+,考研的“卷”,当时就感觉到了。

2021年,早早开始了准备考研,和学生一起逐篇过英语真题,从下午五六点,一直精读到晚上10点,把01-09年的英语真题过了个遍,市面上的语法课,也听了四五个老师的,十几本语法书做参考,自己学会了然后再讲给学生,费曼学习法在这里运用到极致。01-09年的考研阅读,每篇文章大概精读过五六遍的样子,但是10-20年的,后来就没时间看了,所以英语只考了70分,说来惭愧,近20年的英语真题,四年了,还有四分之一没做过,还是自己不够勤奋。一提到英语,就能想起来给我们上英语课的男神贺老师,这么多年,唯一一个在背后夸我,还能一直鼓励我的英语老师,手动比心。更幸运的是,出现了一个比我还要认真负责的工作同伴芝芝,去年后半年,更多的工作压力可以有人一起分担,交给芝芝的工作,就是会很放心,能够遇到这样的一起共事的人,真不容易。去年冬天因为疫情,提前请了半个月的假,一个人前往北京,在十多平米的小房间里,待了十多天,那十几天,又是昼夜颠倒的作息。一紧张就睡不着觉,老毛病了,半夜三四点睡不着,给远在英国的阿芳打电话,听她讲出国后的种种不易,那个时候突然感觉到,原来大家都在很辛苦的生活与求学,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轻松二字。那15天把王受之老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听了个遍,不想学习就听课,听着蒋勋老师的课入睡,实在什么也不想学就去看展,我无比珍惜那15天,那是一年里为数不多的,为自己学习的日子。后来,约了学姐的一对一课程,学姐当时鼓励我说:“没问题,复习成这样已经很棒了,心态调整好,没问题的”,末了,过了一遍中国美术史的框架,就上了考场。

开考前20分钟还在楼道里看书,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跟我打了个招呼,心里一紧,是2019年一起上过课的大学霸又来了,还跟我一个考场···后来,他考了第一。初试完其实感觉很糟糕,因为有失误,说来奇怪,往年考370都心存侥幸,去年估分390,觉得自己没戏了。本来琢磨着再考不上出国吧,就一直学着英语,后来出分以后也没想着能进复试,感谢机构的老师几乎在同一天都帮我安排了复试课,同时自己的学生们也都在准备复试,于是和他们一起模拟,一起改简历,一起练口语,谁知后来某一天下午,在工位上给学生安排模拟复试的时候 ,等到了自己的复试通知,也是很意外,然后马上跑到太原的人才大市场复印一些证件,幸亏那会儿没疫情,因为半个月后,太原封城了。

从收到复试通知,到复试结束,殚精竭虑的四天,又是不眠不休,累了就睡半个小时,快用上了达芬奇睡眠法。这一次拼尽全力,所幸等来了想要的结果,还记得那天查复试结果,不断告诉自己:“没关系,考不上马上调剂,还有机会”。看到初步录取四个字的时候,喜极而泣,终于等到了这四个字。幸运的是,学生们也都考到了西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考研这条路上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希望我们还能后会有期。其实,考不上研没有什么,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事情,考上了研也没什么,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勤奋工作,工作这两年,见过十分努力的学生落榜,见过不怎么努力的学生上岸,我们只能选择放弃或者坚持,因为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心存成功的侥幸就一定会失败。在10年的失败中历练,逐渐看开了一些事情,比如很多事情的走向或许并不可控,不能唯意志论,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亲人,老师,同事,学生的帮助,自己不会走到今天。而自己能做的,就是认真活在当下,为自己,为别人做些事情,尽量不要给别人添堵,仅此而已。

十年征途至此结束

从15岁到25岁,这些年,和父母有过激烈的争吵,也曾恶语相向,彼此冷战,互删微信,但父母毕竟是父母,是守护自己梦想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之后更是懂得生活的难处,唯有感激父母这二十多年来养育我的不易。一路走来,接受过数十位直系学长学姐的帮助,也听过数十位考研政治和英语老师的课程,每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理论框架,都已经内化成了自己的养分,成为了现在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此深深的表示感谢。这两年工作,算上之前的兼职,也认识过一些老板和上司,唯有校长还支持我边工作边读书,能够给一个二本毕业的我开出超出我预期的薪资,纵使工作有时很累,但也很知足,很幸运能够遇到格局如此开阔的老板。身边的同事和20届21届22届这三届学生,言语上的支持与生活上的照顾,相互支撑着走过这条路。最后,谢谢老曹同志的一路相伴,咱们的未来,总算有了一丝光亮。

我并不会矫情地感激过去的苦难,这些痛苦我不想再来第二遍。但也知道考研上岸,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更难的挑战,不奢求未来的路能够一路平坦,也不可能一切如愿,只希望能够跟着喜欢的老师,做一些学问,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真正做到像陈寅恪先生说的那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在忙忙碌碌中罔活了这一世。

工作备考三跨清美史论系:我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二本上岸清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