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43年10月30日德军“虎”式作战训令

2019-10-06 21:30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题图:摄于1943年8月,通往乌克兰阿赫特尔卡(Achtyrka)的道路上,“大德意志”装甲团第3营第9连连部A02号“虎”式与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乘坐的敞篷汽车不期而遇。

此前,我曾翻译过两篇1943年7月与苏军对“虎”式作战策略相关的苏军档案,来作为《沉重的战利品 —— 东线被俘“虎“式沉浮录》的一个小补充:

《1943年7月苏军对“虎”式的报告(其一)》

《1943年7月苏军对“虎”式的报告(其二)》

在下文,我将向读者展示一份1943年10月30日德军所发布的“虎”式作战训令,通过对比苏德两国的战时档案,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虎”式在历史中的原貌。


陆军最高统帅部 1943年10月30日

编号 4300/43 机密


第14号作战训令

“虎”式坦克的使用方式

以下的规章制度是根据在近期战斗中使用“虎”式坦克的部队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经过总结归纳后所制定出来的。

1、“虎”式坦克的弱点

常见的那种认为“虎”式防护无敌、刀枪不入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观点通常会使得指挥官以错误的方式将“虎”式投入战斗,并导致“虎”式蒙受极大的损失。

角度有利的情况下,苏制长管7.62cm口径的火炮能在以下距离将“虎”式击穿(durchschlagen)

  • 位于正面的500米,

  • 位于侧面与后部的1500米。

译者注:需要注意,这里所给出的76.2mm火炮的数据是基于德军所使用的76.2mm Pzgr39 炮弹而计算出来的,76.2mm Pzgr39是德军专门为缴获的76.2mm火炮所制造的炮弹,其质量比苏联原版76.2mm炮弹的质量要好。】

根据苏联数据,“虎”式对苏联各型号火炮的防护性能如下表所示:

来自所有武器(包括步兵的轻武器在内)的密集火力都能降低“虎”式的作战能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虎”式本身的厚重装甲不会被击穿,但车上的一些脆弱的部位(悬挂、火炮、炮塔座圈、光学设备)会因这些火力而受损。

2、重点总结:

不零敲碎打地使用装甲战斗车辆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虎”式坦克。只有满足 将所有的“虎”式集中于主攻方向,将所有的其他武器,尤其是火炮,用于支援进攻 的这些前提条件,才能保证由“虎”式所发起的进攻能够获得成功。

将“虎”式分散地投入到广阔的战区中作战将会导致“虎”式部队缺乏后勤部门的技术支持,而技术支持对于“虎”式这样结构复杂且对于各种操作都十分敏感(betriebsempfindlichen)的装甲战斗车辆而言尤为重要。1个“虎”式营只下辖有1个维修连(Werkstattkompanie)以及1个回收排(Bergezug)。

3、与步兵的协同: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由于“虎”式所具有的强大火炮以及厚重装甲,“虎”式应当用于压制敌方的坦克及反坦克炮,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用于压制敌方的步兵。“虎”式的威力集中体现在它所搭载的那门能在2000米的距离上成功地摧毁敌军坦克或是其他目标的火炮上。

与步兵的协同:

“虎”式通过远距离与敌方坦克以及反坦克炮的交火来为步兵提供支援。“虎”式需要尽可能地在超过1000米的距离上开始与敌军接战。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虎”式的重量很大,其对地压力也很大。由此,部队需要在战前对地形进行深入而细致的侦察。将“虎”式投入未侦查的地形上的作战通常不会成功,这些宝贵的作战车辆甚至会在战斗中罹受损失。

与步兵的协同:

对地形进行侦察时需要特别注意 河流溪流等涉水区域、桥梁以及沼泽地。

“虎”式能否通过某地形可以用下面的这种方法来判断:让一个肩扛一定重物的士兵脚站立在某块地上,如果他的脚不会陷入地里,那么这块地就能允许“虎”式通过。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虎”式无法在敌军的观察下保持隐藏。根据东线的作战经验,苏军会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到每一辆“虎”式身上,以将其摧毁。

与步兵的协同:

伴随“虎”式一起向前推进的步兵必须与“虎”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被敌军以“虎”式为目标的火力所牵连。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虎”式从预先考量好的射击位置向敌军开火,这一位置由交战地的地形所决定,应尽量选取隐蔽良好的位置。由于“虎”式所搭载的火炮的射程很远,因此对于“虎”式而言,射击位置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近100米还是远100米都是无关紧要的。

与步兵的协同:

在战斗中,“虎”式必须具有移动上的自主权,以允许其根据地形以及位置自由地选取短停开火(Feuerhalte)的位置。

“虎”式并不与步兵绑定在一起。

当“虎”式停下脚步并向敌军开火,伴随“虎”式的掷弹兵应在“虎”式的火力保护下继续向前推进。当“虎”式开始向前跃进,掷弹兵应当使用手中的所有武器对“虎”式提供火力支援。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面对地雷,“虎”式并非无懈可击。尽管地雷通常只会给“虎”式造成的轻微的直接损伤,但这些微不足道的损伤会由于敌军的火力而恶化,变得更严重。因为“虎”式本身的重量太过沉重,所以很难对抛锚的“虎”式进行回收。

与步兵的协同:

如果“虎”式在战斗中遭遇了雷区,且条件不允许绕远路通过这片雷区,那么就应将工兵投入使用,排除地雷,开辟一条可使用的通道。在工兵排除地雷的期间,“虎”式应坚守阵地为工兵提供火力保护。

将“虎”式投入作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由于“虎”式的指挥塔位于炮塔的左侧,对于“虎”式指挥官而言其右侧所能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有限,这将在右侧形成一个死角,使得“虎”式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将会面临危险。每一位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将“虎”式所摧毁的布尔什维克分子都会在其部队的作战报告中被提及。

与步兵的协同:

仅仅只将“虎”式部队投入战斗是不妥当的行为。“虎”式必须与步兵或是其他装甲战斗车辆协同作战,以保护“虎”式不会被敌军的近距离攻击摧毁。


认真学习这些已精通“虎”式使用方式的指挥官们对于“虎”式的作战所提出的思路以及建议。


签字:蔡茨勒(Zeitzler)

档案原文


1943年10月30日德军“虎”式作战训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