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为何要羞笼红麝串?她这一招比绣鸳鸯肚兜更狠更大胆

大家好,今天就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说说我的浅显理解。
话说贾元春端午节赐礼,薛宝钗迫不及待地戴上了红麝串招摇,吸引了贾宝玉,薛宝钗半天也褪不下红麝串,吧贾宝玉给看呆了。
这一段看似寻常,实则非常暧昧,也疑影重重。众人都有红麝串,为何唯独薛宝钗急忙戴上?她褪手串为什么还要给宝玉展示她的雪白酥臂?宝玉前脚刚跟黛玉山盟海誓过,为何这么容易又被宝钗的色相迷住?薛宝钗见宝玉看呆了她,为何又会害羞起来?
其实这一段恰好证明了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魅力,测试出她对贾宝玉的吸引力。
再结合“红麝串”的作用价值就更明白了。薛宝钗后来在教育林黛玉不要读禁书的时候,还不小心说漏了嘴:这一切可能也跟她体内的“热毒”有关。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道贵妃贾元春给贾府众人赏赐东西,宝玉的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和三春一样。
宝玉这个倒霉孩子刚被不给林黛玉开门的晴雯坑了一把,千辛万苦哄好了林妹妹,又被亲姐姐的赐礼摆了一道。林黛玉听说了赐礼的事,结合金玉良缘的谣言,再次郁闷了。宝玉让她挑礼物她也不挑,宝玉跟她赌咒发誓,她也不想听。
薛宝钗则实力演绎了一把什么叫“深度精分”,一边觉得“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一边 却忙不迭地戴上了红麝串当众招摇,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也得到了贵妃的赏赐,和宝玉一模一样,和众姊妹都不同的赏赐呢!
一向不爱花儿粉儿,富丽闲妆的薛宝钗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
一方面她是奉承贾元春,讨好王夫人,亲自上阵宣传金玉良缘。另一方面是她懂药理的,又看了一些禁书,无所不知,所以也可能知道麝香的一些用处。
红麝香串是用麝香和其他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种首饰,而麝香的妙用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其一就是助情。
历史上北魏妖妃冯妙莲为了争宠,就曾把麝香制成小颗粒,藏入肚脐之中。孝文帝看不到,却因为麝香的奇香配合冯妙莲的美貌媚惑而神魂颠倒,独宠于她。
薛宝钗戴上了红麝串,贾宝玉很快主动上来笑着请求:“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这个“红麝串”并不是宝钗宝玉独有的,得到赐礼的人人都有,宝玉为啥非要看宝钗手上的?
当然是因为薛姑娘雪白丰美的手腕配上艳红的麝串,十分鲜艳妩媚,加上似有若无的香味,贾宝玉有点被蛊惑了。
薛宝钗也是个妙人,摘个手串特别费劲,半天褪不下来,就让宝玉多看了一会,而且红麝串明明只是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手串,她却露出了“雪白的一段酥臂”,宝玉又进一步印证了是“膀子”。就算是端午节天气很热,可是古代的闺阁千金们可没有时兴穿短袖的。
宝玉闻着奇香,看着宝钗的雪肤花貌,顿时是想要摸一把,然后又想起“金玉良缘”的传言,观察宝钗容貌“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当时就呆住了。
这个“呆”不等于大脑一片空白,而是宝玉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天外,大约是想起了当年太虚幻境里的兼美仙子,因为他当年见到兼美仙子的时候,也是认为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更妙的是当年宝玉在秦可卿屋里午睡的时候,也是闻到了好香的气味,才会做了那样美梦。秦可卿屋里熏得正是“麝兰之馥郁”,而秦可卿也是一个“秉月貌,擅风情”的女人,她屋子里的麝香搭配杨贵妃的《海棠春睡图》等等香艳摆设,让贾宝玉心醉神痴。
薛宝钗最厌恶被比作杨妃,偏偏作者要说她是杨妃戏彩蝶,还设定她品貌丰美,又让她带上红麝香串出来招摇,露出雪白一段酥臂给贾宝玉看,把宝玉看成了“呆雁”。
作者在这两处安排麝香,让宝玉先后为秦可卿和薛宝钗两个妩媚大胆不守礼的两位美女沉迷。正好互相对应,设计巧妙。
宝玉此时大约是在幻想着:宝姐姐也有林妹妹比不上的迷人之处,如果果然如金玉良缘所说,能和宝钗在一起也是艳福不浅啊!
因为他确实想歪了,所以,后来他被林黛玉一手帕甩醒,还嘲讽为“呆雁”,他才会“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毕竟他能说什么呢?他能再跟黛玉赌咒发誓,解释一下:我虽然短暂性精神出轨了薛宝钗,但那只是被她的美色所迷,我干净的灵魂永远属于你?这么恶心的话说出来自己都不信,他只能沉默。
宝钗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宝玉这次是真的对她动心了。不管他平时如何被林黛玉缠绵住了,辖制住了,不管贾府长辈如何瞧不起她皇商之女的出身,她至少证明了自己的美貌对贾宝玉是有吸引力的,这一招可以说比她午睡床前,给宝玉绣鸳鸯肚兜更狠更有效。
薛宝钗的评语“任是无情也动人”,难道竟是靠美貌色相打动了贾宝玉?至少从羞笼红麝串这细节来看,的确如此。
只可惜,薛宝钗再怎么大胆懂得多,她终究也是个未婚少女,她又不是多姑娘,她的目的可是要嫁给宝玉为妻,实现当荣国府主母的青云之志。
何况当时还是在贾母屋里,她见宝玉那副痴迷的样子,自然害羞,不好意思起来了。
话说麝香,是一种药材,它是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分泌物,只不过这个腺囊长的位置有点不可描述。
雄麝在求偶期分泌的麝香更加旺盛,而且喜欢把麝香涂抹在石头上,吸引雌麝前来。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麝形似獐,恒食柏叶,又啖蛇,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故麝香治蛇毒。今以蛇蜕皮裹麝香弥香,则是相使也。
翻译一下就是:麝形状像獐,又名香獐,常吃柏树叶,也吃蛇。毒蛇也对麝香情有独钟,会追逐雄麝咬食麝香,雄麝的腺体吃痛回缩就会把蛇头包住,拼命奔跑,把蛇拖死,然后吃掉。所以五月里得到的麝香里往往有蛇皮骨。
前面曾在:薛宝钗前世是蛇吗?她和金玉良缘都来自大荒山,答案藏在山海经里的视频里,已经推导过薛宝钗前世很可能是蛇精,而薛家主动提出“金玉良缘”,宣称薛宝钗的金锁必须要有玉的男人才能婚配,薛宝钗更是为了追求宝玉更是不顾矜持,大胆攻略。
结合麝香与蛇的关系,麝香与石头的关系,麝香的“求偶妙用”等种种因素,作者为什么偏给了薛宝钗这样的设定,难道都是巧合吗?
《红楼梦》的作者博学广闻,怎么可能不知道麝香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如果麝香这么暧昧,贵妃贾元春怎么拿来赏赐全家,上至祖母,下至未婚妹妹们都不避讳呢?
因为古代麝香在古代是宫廷权贵家族的必备珍贵香料和药材,尤其是端午节,书中也提到贾芸知道王熙凤筹备端午节礼,供给家族和宫中使用,特意买了麝香孝敬王熙凤。
王熙凤拿了麝香来做什么呢?那就不得不说麝香的其他妙用。
《神农百草经》:麝香,味辛,性温,无毒。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除邪,生川谷。
我们从网上查一下麝香的作用,也可以查到。通俗来说就是可以提神醒脑,舒筋活络、止痛散淤、辟秽等。
古代麝香因为产量极少都是非常的珍贵的,只有宫廷和上流权贵官宦人家才能用的起。尤其是在后宫中,麝香虽然的确可能会导致流产,因此也被严格限制,后妃们是很难能拿到大量的麝香。来随意堕胎避孕害人的。比如,雍正时期皇帝就下过谕旨:“尔等严谕御药房首领知悉,药物关系重大,嗣后凡与妃、嫔等送药,银瓶上必须牌子标记。至所用汤头,亦须开清,交于本宫首领太监,即将名字记明,庶不至于桀错。”
麝香一般会被太医们广泛用于制作药物,比如祛风润面散、苏合香丸、十香返魂丹、沉香散等药物里都有麝香成分。
少量的麝香混合其它香料制成香荷包、香料,也是贵族女眷们端午节的必备。贾府也经常自制很多中成药,自然少不了麝香这个珍贵的药材。
所以说,这不是双标,人家贵妃元春在端午节赏赐家人红麝香珠也没什么问题,正常的佩戴装饰,作用相当于麝香荷包。
只有薛宝钗带着红麝香珠,却又特意露出雪白一段酥臂吸引贾宝玉才有问题。
当然了,薛宝钗这种务实的人,她能在一堆的赐礼中,唯独看中了“红麝串”并且特意佩戴,可能还有一个很大的实用价值,那就是用来减轻她“热毒”发作带来的痛苦。
薛宝钗体内的“热毒”按照她自己交待,发作时会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佩戴红麝香珠大约也有缓解作用。
“热毒”还是在隐喻薛宝钗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渴望与追求,也未必没有她作为适龄少女对男女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别忘了薛宝钗前面刚说完自己看过: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这些古代的禁书中,尤其以元人百种的杂剧最过份。
元人百种里的故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还有很多大家闺秀,没落千金,倡优、花魁等等暗约、偷期、私奔的故事,特别的大胆,不把男女私情当回事。对比之下《西厢记》《牡丹亭》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点,在后来薛宝钗教导林黛玉不要看禁书一节,也有提到,她教训黛玉太过起劲,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她说:“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到底是见识过大场面的薛宝钗,她自然深知才子佳人风月传奇中的百种套路,所谓很多一见钟情,也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
薛宝钗也真是“人才”呀,哪怕是看禁书,人家都从中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林黛玉明显比不上,她只能领略到西厢记、牡丹亭里的文辞之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