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沪杭苏宁京 游记
在我写这篇感想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上海,北上祖国大地了。这几天总会回想起去上海BW和BML的那一天。我第一次想要去参加BW和BML的想法,也许是我16年观看BML的时候,那时我连BW和BML都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但看着电脑的屏幕,就感觉到观众的氛围,那时来到B站也不算太久。虽然提起上海时跟父母说去上海的目的不一定是观看BW和BML,上海也能去外滩或是中华艺术宫看看。但真正开始计划去上海的时候,我还是把时间定到了21号和22号。

这一次不是我第一次参加BW了,第一次是20年广州的BW,那次门票还能再坚持个30分钟。当时现场还跟泠鸢yousa现场互动了。不过,在上海BW,我看到了魔都对二次元的包容度,也看到了很多vup的摊位。

今年这次BW和BML也是疫情之后的第一次B站活动,或许是“机会与挑战”并存吧,自己差一点没有抢到BW和BML的门票,虽然抢到的都是普通票,但自己认为已经比别人要幸运上许多了。这一次的BW和BML给我的体验是仅次于第一次参加BW和BML,就像是一个饥肠辘辘一个星期的人吃到了一个馒头,或许下一次我已经不会有这一届的感觉了,因此买了很多当做纪念的比较有实用性的东西。

当然,我不太期待自己能够成为BW摊位中的一员,我自己也明白目前的人气还在积攒,仍然缺乏别人的支持,不过这也仅仅是目前的情况而已。未来我会参加BW或是BML吗?但那时也许不会有今年这一届的感觉了,或许那只是众多届BW和BML的其中之一罢了。

那么,今年BML的现场是怎样的?其实跟直播时候的差不多,甚至直播的人物画面会更加清晰,但在现场里面,起码是2023年的BML现场里面,我看到热烈的打call,即便是一个不知道如何打call的人,只要看着前面的人群,只要身处在那样的氛围,就会立刻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也看到附近的近乎厄介的朋友喊哑了喉咙,这种体验我无法用镜头和语言表达出来。


说起上海,我有时会有一种恍惚感,我已经近乎5年没有出过省了,疫情期间甚至连市也没有出过。今天突然就站在上海外滩步行街的一块地砖上了,即便四周似乎跟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差不多,但意识告诉我这是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上海。这里的人不会说粤语,不懂得倒茶叫做“斟茶”,不明白饭前要洗杯子,但吃的东西其实也相差不大(除了这里的鸡鸭是凉菜,这里的米饭不叫“人头饭”),这是一个广东人来到外地的感觉吧。


起码在我写这篇感想的时候,体感上的话,上海的交通规则其实挺严厉的,上海相比北京能够到处都能见到二次元,吃饭也很少用辣;

杭州的西湖很多人去,但离开了西湖就没多少人了,一些细枝末节会让你感觉有一点“麻烦”,不过有一说一无障碍设施确实很齐全,这一点在杭州东站专门为老幼弱病残专门开辟一条通道可以体现出来;

苏州相比杭州就热情了很多,而且市中心到处都是人文气息,苏州站里面就是一个现代版的“苏州园林”;


南京的菜系有点咸了(我母亲在南京吃了咸豆腐脑之后,就坚定成为了甜豆腐脑派);


去到北京搭滴滴不如坐地铁快,而且给广东人的建议雨季的北京不建议穿短裤出去,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和烤鸭带给我们一行人深刻的印象。


或许这一次北上,来到BW和BML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但过程总是要比结果更重要,自己即便在不舍,也需要处理学习工作上的事情,但这次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人文风情,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至于下一个目标,或许是我希望能够在广州,或者自己的所在地,也能看一次BML,参加一次BW吧。



P.S. 关于这次旅行的计划安排,之后我可能也不一定要用得上了,所以有打算把他分享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总体上能去的一些知名景点应该都能逛一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