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刘晔 字子扬

刘晔 字子扬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省寿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的战略家和政治家。历事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自小胆识过人而机巧;对于分析局势等有其过人之处,汝南名士许劭躲避战乱到扬州时,评价刘晔有佐世之才。建安四年(199年),刘晔投奔曹操,屡献计谋。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张鲁投降后,刘晔即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认为攻占汉中后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否则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但曹操不听。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于是再问刘晔现在可否进攻,刘晔却说蜀人人心已经稍微安定,不能进击。曹操最终回师,及后任行军长史,兼领军队。
黄初元年(220年),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刘晔得到曹睿的宠信亲近,有人不满刘晔,于是向明帝告发他巧言奉迎,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明帝一试,果然如此,更因始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
统帅 C-
(刘晔尝将家僮数人,诣郑宝营门,呼其渠帅,喻以祸福。郑宝营有督将精兵数千,皆叩头开门内晔。晔抚慰安怀,咸悉悦服,推晔为主。)
武力 C-
(刘晔尝自引取佩刀杀郑宝,斩首以令其军。)
军谋 A
(刘晔明智决机,坐筹帷幄,盖嘉、诩之伦也。惜乎操不取蜀,丕不攻吴。若从晔计,则天下不难定矣!)
智略 S-
(刘晔有佐世之才,言之皆有形。经纬权计,世之少敌。然窥伺机诈,卒不能自安于天下,岂不惜哉!)
内政 B+
(刘晔为曹氏台鼎,在朝略不交接时人。言曰:“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
魅力 A-
(刘晔高族名人,尝推心于扬士,众皆悦服。后魏武纳之,授以心腹之任,荣及三朝。然其暮年不恒,揣伺上意,应变持两端,终为魏明帝所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