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步在家早教:一篇文详解“不听话”“没规矩”的万年难题

2022-09-29 16:04 作者:环球育儿  | 我要投稿

你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就是不愿意刷牙/按时睡觉怎么办?孩子太皮了,根本管不住怎么办?......相信有各种门派来教你怎么给孩子立规矩,但是各家都有所长,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用就要用到位了。

第一类方法:界限分明

这类型主张事先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哪些事情不能做,并且给出很清楚的后果。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但是相应的也要承担这种选择带来的好的或者坏的后果。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商场看上了一个玩具,不给买就不干,嚎啕大哭。那么界限分明型的妈妈会这样做:在去商场之前,和孩子商量好两个规则,“今天可以让你自己挑选一个20元以内的玩具,但是不能更多”,以及“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是不礼貌的,如果你控制不住情绪,我们就只好回家不能在外面玩儿了。”当孩子闹起来的时候,界限分明的妈妈会提醒孩子商量好的规则,如果孩子一定要用哭闹来争取突破规则,那么妈妈就应该温柔而坚定的兑现之前说好的规则,带他回家。

用这种方法的家长,最容易犯的让方法失效的错误有以下两种:

1、 没有提前预测问题、没有提前说好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比如你要去商场,最好能预见孩子会出现哪些状况并且和孩子沟通,而不要等孩子进入到场景下了再非常突兀的抛出惩罚,孩子就非常容易进入对抗状态,而且下次还是一样犯,最后孩子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暂停行为,并没有真正在内心建立起规则感。这样未来很容易引起孩子撒谎躲避惩罚,惩罚的效果也会随着年龄越来越没用,还非常破坏亲子关系。

2、 一旦违反一定要实施后果,否则家里的规则会越来越像可听可不听的“建议”,特别是,如果家里妈妈说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后果、爸爸回头心疼,或者说要求宝宝一套、父母自己又是一套(最典型的就是不准孩子大声哭闹,自己一骂起来嗓门儿比谁都大),那就完了,这规则意识建立起来就很难。

第二类方法:柔性管教

这一类型的方法,虽然也会告知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但是柔性管教并不愿意刺激孩子的羞耻感,而是注重练家长内功(控制情绪不要爆发),往往使用相对幽默轻松的方法,分散和转移孩子执着的注意力。《游戏力》是很典型的这类方法。

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柔性管教的妈妈会在孩子大哭起来的时候可能会开演了,“哎哟,我的耳朵疼,谁的嗓门这么大呀,看,大家都捂住耳朵了,快,你也捂住!“然后,可能就引着孩子去另一家店看热闹去了~

想用这种方法的家长要注意了:

1、你得能控制得住自己当下产生的各种情绪,用开心的、有趣的方法,将孩子从执念中带出来。很多时候,家长自己这一关最关键。

2、此条对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很多情况下都适用。特别是当孩子哭闹得太厉害得时候,先转移注意力,经常都是最佳选择。不过,在事情过后,家长最好能找个平静的环境跟孩子复盘一下,特别是1岁以上的孩子,否则糊弄过去的事情以后还是会再出现的。

第三类方法:情感教练

这一类型特别强调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出现问题和情绪的时候背后的原因,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家长可以陪伴他度过这些情绪。很多事儿,情绪解决了,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情感教练型的妈妈会说:“宝宝,我知道你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很沮丧,我特别能理解,当我没办法买自己看上的衣服时,也会觉得很失落。你现在觉得难过是正常的,我这儿有张纸,你可以把你有多失望画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情感教练型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1、假共情。有不少家长,学会了“我理解你”,然后把这句话变成了套路,其实自己内心没有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嘴上扣一句“我理解你”,紧接着“但是……”就开始喋喋不休的教训孩子。孩子是很敏锐的,你是真的理解,还是只是为了堵住他的情绪,孩子是分得清楚的。这也是为啥有些人会觉得共情了没用。

2、情感教练也并不是仅仅只共情就完事儿的,要真的学一些应对情绪的办法,比如上面说的把情绪画出来、用语言说出来,甚至用一些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都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

3、另外一定要记住,理解孩子的感受不等于可以宽容违反规则的行为,该坚持的规则还是要坚持!共情完了心就软了,原则没守住,那这个规矩是立不起来的。

更多育儿知识,加入小步在家早教一键解锁!


小步在家早教:一篇文详解“不听话”“没规矩”的万年难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