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89 | 《鹤老师说经济》: 年轻人如何理财


「鹤老师」这个人最开始是在抖音里看到的。他在视频里戴着眼镜,每一期都穿着同样的深蓝色上衣并戴着深灰色鸭舌帽,讲着经济学的各种「真相」。
这个人争议比较大,有人说是至理名言,有人说是胡说八道。
后来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说实话里面很多观点和我们正常的观点都是矛盾的,不过里面关于年轻人理财的部分和之前看的书的观点很像,今天就来聊聊年轻人理财这个话题。

说到「年轻人」,大概是指刚大学刚毕业,工作没几年,20多岁到30多岁这个群体。我们这些人还会称自己为「社畜」(上班族的贬义词),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事业刚刚起步,收入不高,每个月还要拿出一部分钱付房租。为了能让钱「变」多一点,很多人开始了理财之路:基金,股票,期货...每天盯着涨跌,看的不亦乐乎。
1.年轻人攒不下钱?
吴军老师曾在《见识》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今天,一个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到最好的公司去,一年能拿到 30 万元年薪就算不错了(这可能已经比他的大学老师挣得多了)。
这确实是一个高工资,但是想用这个工资去攒钱在北京好点儿的学区买房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且虽然30万的年薪看上去不少,但是扣掉税和社保等费用,1/5 就没有了;租房子吃饭,恐怕又花掉了 1/5;交个男女朋友,给她买点儿礼物,两个人出去玩玩,又去掉 1/5;逢年过节孝敬一下父母,自己再有点儿小爱好,可能又花掉 10%。算下来,如果一年下来能攒四五万元,已经算是非常会过日子了。
现在,假如他毕业时有另一家公司愿意每年多付给他 5 万元(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也只能做到差这么一点点),那么他是否会将税后所得全部攒起来呢?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贫穷的本质》中得出了结论——不会。当人们有了更多的钱之后,他们会优先选择味道更好的食物,也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或者「挣得多,花得多」。

他可能把自己的小米手机升级成了苹果手机,把给女朋友买的美宝莲化妆品升级成了兰蔻,同时每年再多花两万块租房子的钱,仅此而已。就算他非常节省自律,一年能多攒点,每年也就能攒七八万元,不过是北京一般地区一平方米的房子价格,而房价的上涨速度是超过工资上涨速度的。
即使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天之骄子,靠自己的努力买一套房子还是很难。不仅是北京,美国的硅谷也是如此,只有大约超过 10%的人有自己的住房,比例比北京还低,很多从斯坦福和伯克利毕业的人到了快 40 岁还在租房子住。
2.理财的困惑
那没钱是不是就得理财?别人告诉我「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一部分钱放低风险理财产品,一部分放中风险基金,一部分放高风险的股票。于是我开始一通操作——怎么选基金,怎么选股票,怎么挑基金经理,多少买这个,多少买那个,反正就是这些东西,来回调。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东西,叫权重。
假如我有1000元,一通操作之后我获得了4%的年回报率,那我一年就获得了40元。
有价值吗?
没什么价值,我少吃顿饭可能今年的理财就理完了,顺便还能减减肥。
那假如我有10万元,一通操作之后我获得了6%的年回报率,那我一年就获得了6000元。看上去不错,但是我如果什么都不做,放在某某宝也有2-3%的收益,折腾来折腾去,花了大量的时间,也就是多了3000多元。
因为权重太低,收益就不会太高。如果有500万,才会有一年15万元的理财收益,才值得你去折腾一趟。
可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500万。

有人说理财的关键是复利,这是一个指数曲线,开始增长的很慢,但后面会越来越快。
但书中提到,通货膨胀也是复利的。20岁的时候,房子100万元,你的年薪10万元,理财收入5000元。30岁的时候,房子200万元,年薪20万元,理财收入1万元。所谓的「理财收入」,永远不会超过你资产的5%。很多人理了一辈子的财,最后发现增值最多的,居然是自住的那套房子。那些自以为是的理财者,津津乐道自己的收益,但只要他没买房,一辈子的努力,未必能够买到一间厕所。
财富跃升的唯一途径,是放大你的最大权重,而绝对不是靠吃利息。
最大权重是房子,但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很难,足够6个钱包的投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权重是自己。
3.理财不如「理」自己
《见识》一书中提到,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挣得多少没那么重要,几乎没有人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第一份工作必须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它必须能帮助你在 10 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 3~5 倍的收入,这样你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
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多经历、多踩坑,而不是去花大量时间去计算小数点后面又多了多少利息。所以把有限的钱投资到自己身上是值得的,比如能提升效率的,提升自己的,能给你带来机会的。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投资「未来的自己」,为什么不愿意把目光放长远呢?我在「学记58 | 《了不起的我》: 大象和骑象人的博弈」说过:
因为「未来的好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亲身体会、真实感受到的,所以人们更愿意享受当下的满足。

人生的不同阶段,无非就是时间和金钱的比率。20岁的时候,一天能换100元钱;30岁的时候,一天能换1000元钱;40岁的时候,一天能换10000元钱。你改变不了时间,但是你可以改变比率。
当然,市面上也有大量的奸商打着「提升自己」的旗号来向你兜售自己的商品,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4.尾巴
所以年轻人如何理财呢?
答案是投资自己。把自己变强,变成权重分量大的那个,来实现财富跃升。
说完这些,假如有两份工作摆在你面前,一份薪酬低进步快的工作,一份薪酬高进步慢的工作,你选哪个?
理性的我应该选择前者,现实的我会选择后者。
但不幸的是,人们常常没得选。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