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亏损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这是几十年里,资本全球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在很多人眼中,中国抓住了这一机会,有效刺激了本国工业发展。这些人当中,印度人无疑相当眼红。但其实这个机会早就给印度了,但它却抓不住。
在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汽车制造业巨头之一福特汽车对外宣布,停止福特在印度的制造业务,并进行相关业务重组,而在印度的2家工厂将在明年6月份之前全部关闭。在外界来看,这表明美国福特已经对印度的市场前景作出预判,而且显然这个结果无比糟糕,因此彻底放弃了这个自己挖掘了30年的庞大市场。

福特在相关报告中提到,自己在早期相当看好印度市场,但在过去的10年时间,福特却在此地亏损了超过20亿美元。印度人对新车的需求量十分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政府对汽车行业的高额税收,达到了28%。加上贫困人口庞大,中产阶级也大量破产,少数的富人支撑不起印度汽车市场。不光如此,相关配套产业欠发达,物流运输不便,工人懒惰又贪婪,整体劳动力素质低下,糟糕的政府治理能力,甚至部分地区电力都十分紧张,新德里都无法保证24小时稳定供电。丰田也曾经抱怨过,外来制造商找印度能难实现扩张。
很有意思的是,福特公司还提到,这次撤离印度市场后的业务重组,预计耗费20亿美元,算上早期的亏损,前前后后,福特在印度这片土地上亏损了超40亿美元。而福特哪怕顶着这亏损的20亿美元也要走,已经能说明一些东西了。

《半岛电视台》在9号的消息中透露,尽管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台之后,多次强调发展“印度制造计划”,尽可能的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国际性制造商,进而让本土制造业能够学习先进技术。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莫迪吸引了很多的制造商来印度,但却无法留住这些人。早在2017年,通用公司宣布撤离印度市场,摩托车制造商哈雷,也在去年宣布撤离。而如今,又一制造业巨头宣布撤离,莫迪的计划无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相当讽刺的是,在2年期,莫迪为了鼓吹自己的“印度制造计划”,刻意在国际上鼓吹“中国制造业撤离”的谣言。如今看来,反倒是自己成了撤离的对象。印度人天天在网上各种嫉妒中国,认为是西方曾偏袒中国,但同样的机会,给了印度,它却抓不住。这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和制度的差距。(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