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苏修 1984.5.4

人民日报评苏修 1984年五月四日
时光飞逝,苏修改革已接近 40 年。然而这艘改革之船并没有驶向它的应许之地。改革带来的,不是贫富差距的缩小,而是贫富之间越来巨大的鸿沟;不是社会的安定和谐,而是社会矛盾的极具激化;不是人的自由解放,而是工农大众被普遍奴役。 苏修社会的秘密同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并无不同,这一切秘密就掩藏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之中。工人日复一日的从事着漫长而艰辛的体力或是脑力劳动,创造着整个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生产力,然而所得到的却是微薄的只够糊口的工资。工人的工资永远只是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繁衍后代的成本,这一点并不会因为生产力的进步而改变。天价房使买房对工人来说已成为不可能。当整个社会在宣扬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工人却只能背井离乡,家人相隔千里,难以团聚,一起打工的夫妻也只能和其他工友共住简陋的工棚。这样的生活一旦遭受病痛等灾难的打击,就会因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遭到毁灭性打击。教育的资源按收入来分配日益成为现实,因而工人阶级唯一寄予希望的上升途径也已封死。 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的扩展,使机器几乎遍及了一切工业领域,工人越来越成为机器的附属,不断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工业的建设为社会带来了完善的设施,却为工人带来了精神和肉体的畸形;庞大的工程为城市创造了宏伟的建筑和宽阔的道路,却为工人留下了拥挤的城中村和肮脏的小道。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工人却依旧停留于精神和物质的严重贫乏之中。 工人不仅不能决定政策、领导社会生产,甚至连参与政治都成为了不可能。当工人要争取作为公民的相对有利的条件时,整个暴力机器,劳动局和警察,黑社会和联防队,甚至武警和军队,都把枪口对向工人,碾压向工人的队伍。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只在宪法之中,丝毫不在现实中。创造了整个世界的工人阶级,却丧失了做人的起码尊严。他们被侮辱,被谩骂,懒惰、没素质、又脏又臭成了他们的身份标签。既然资本、金钱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衡量标准,那么作为资本附属物的工人,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工人,自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最没有尊严、最没有价值的人。工人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工人的声音难以发出,他们早已不属于资产阶级所说的公民范畴。而与之相对立的资产阶级,凭借着对工人的死劳动:资本的占有,就可以过上不劳而获、靠剥削工人得来的富足的生活。豪宅、豪车、名表、名包,这一切构成了资产阶级华丽的外表。资产阶级的子弟在贵族学校里、在华美的环境里,接受着世界一流的教育,他们一走出校园,就可以凭借着生而拥有的资源,继续盘踞在社会的顶层。资产阶级占据着、并力图世代占据着社会的一切物质和文化财富,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他们与政府官员勾结,或是直接进入政府,掠夺本来属于人民的财富,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财富,扩大自己赖以统治工人阶级的资本。他们调动着暴力机器,时刻准备消灭掉胆敢反抗的奴隶。他们进入政府与官僚合流,把政府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而政府也毫不掩盖自己官僚资产阶级的本质,他们控制着社会的命脉,并通过官僚特权为自己谋求巨大的利益。就是这些靠剥削为生的资产阶级,却赢得了社会的一切荣誉。他们是勤奋、智慧、文明、高尚、美丽的人格化,他们用一切媒体力量,粉饰自己的罪恶,他们成为了社会正义的化身。一切公开的言论渠道,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的领地,变成了他们的喉舌。 资本主义的车轮丝毫没有停止,它把一切其他阶级都席卷进来了。小农靠农业已无法为生,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资本的奴隶。医生、律师、工程师、教师——一切脑力劳动者,都丧失了自己的神圣光环,成为资本盈利的工具。小业主艰难的维持,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成功上升到剥削者的队伍——这只是少数,要么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 整个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这样的阶级对立,表现为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一切方面的富足和统治,以及无产阶级在相应的一切方面的贫乏和被统治。
可是,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世界上近半数的无产阶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个通过或和平或动荡的方式,又一次走入了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