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书摘记录-05
古典印度时期


印度教,出现了!

这位“普士亚密多罗·巽伽(Pushyamitra Shunga)”在公元前187年,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孔雀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巽伽王朝。这大概是阿育王死后50年……新王朝的统治力显然不如孔雀帝国那样的大一統,所以出现了实质上的地方性统治者,有些甚至有发行货币的能力。

碎碎念:印度的梦魇一直是西北来的游牧势力,有点像中国自古以来的北部草原的威胁。
这些中亚来的游牧势力,为了稳固统治,不得不放弃游牧生活,选择依靠伊朗和印度的精英,转变为官僚政治。他们大多保护印度宗教,同时也促进了印度文明和其他地区的沟通交流。

贵霜帝国就属于第一波入侵的中亚游牧势力之一, 他们就是西迁的大月氏。贵霜是大月氏五部之一,后来强大,建立了帝国。

南印度与德干地区
从上面的那张地图里也可以看到,印度的西北部和恒河中部被贵霜帝国所统治,这里是印度文明的精华地带,当初的孔雀帝国的统治中心也位于恒河的中游。但是南部的那些小国,即使在阿育王时期,也没有被征服,所以他们保留了大量了泰米尔语言和文化。泰米尔语区自西向东有三大王国:哲罗(Chera)、潘底亚(Pandya)和朱罗(Chola)。
上图的德干地区,就是娑多婆诃王朝(Satavahana)统治下。在它的旁边就是它的宿敌,西萨特拉普。


碎碎念:从埃及和地中海的希腊人和印度南部的王国进行贸易。
这些泰米尔诗歌中不仅包括当地的神祇,还会出现婆罗门,佛教徒和耆那教僧侣的身影,显然也受到了北部印度文化的影响。

印度教和大乘佛教
吠陀和禁欲宗教怎么想都不可能获得大众基础。新的宗教思想指导人们,本着超脱的内心来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即使身处在最底层,也能获得福报和解脱。

碎碎念:吠陀宗教与反吠陀宗教,并不是大众化的。最终婆罗门精英与长期在底层流行的普世奉献主义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普遍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神祇众多,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吸纳其他地方宗教信仰和习俗,并将它们普世化的能力。

古典时期(320-600年)
320年,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再度成为笈多王朝帝国扩张的中心,笈多王朝建立者是旃陀罗·笈多一世(Chandra Gupta I)。不过,帝国并不是阿育王那样的中央集权,婆罗门享有更高的地位。

超日王(约376—415年在位)及其子鸠摩罗·笈多一世(Kumara Gupta I,415—455年在位)统治时期,笈多王朝进入了繁盛时代,秩序井然。

古典印度时期的国家和社会
国王显然有保护国家的职责,那就必然要收税。向农民收税,向隐士们收取宗教功德,向渔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收通行费和税金。如何收呢?中间有一大批的中间人,负责司法和税收的权力。


古典时代的国王们显然有着专制的权力,他们本身就是尘世之神,但是也会受到限制,因为婆罗门祭司和正法学者也是尘世的神,虽然没有实权,确实神圣原则(梵)的化身。“王权”来源于“梵”,获得合法性。国王们需要维护种姓制度和社会秩序。

古典印度文明后期(600-1000年)


中国史籍记载王玄策到达戒日帝国,被虏入狱。后冒死越狱,来到泥婆罗(今尼泊尔),向泥婆罗和吐蕃王朝借兵,吐蕃王朝派兵支援。王玄策再次进入戒日帝国,大败阿罗那顺,并顺利返回大唐了。



大致的古典时代如此,其中的细节后续的章节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