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奇点技术的感觉

2023-08-28 11:04 作者:匿音ZAGADKA  | 我要投稿

“奇点”从不存在。

或是说,都市本身的技术最多只达到了与目前现实人类社会差不多的水平,不过是某些领域超前,某些领域又有些落后,而那些像奇迹一样的“奇点”技术,不过是人为营造的“空中楼阁”,是意外捡来的“万能许愿机”的碎片,却被包装为无所不能的神。

这就是我目前对于“奇点”的感觉。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这个世界从构成基础上不现实就是不同的。

都市的世界,存在“河流”/“海洋”。

一种创造了万物,可以包含一切力量与法则的概念。

在型月系列的作品中,这个概念被称之为“根源”

在火影系列的作品中,这个概念被称之为“神树”

在漫威系列的作品中,这个概念被称之为“OAA”

在洪荒题材的作品中,这个概念被称之为“天道”

在战锤题材的作品中,这个概念被称之为“亚空间”

只要有了这样一种概念,解释起来那些不可思议的超能力乱斗和科技爆炸就可以简单很多。

一切都可以相当轻松的抛给这个概念:“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就是这样的东西能够允许这样的战斗存在,所以它可以存在,你别管太多,反正就是这么个道理啦!”

月计的世界大抵也是这样,毕竟要是真的要学习阿西莫夫那种为所有出现的超级技术找到现实存在的依据,并在剧情中无数次填补补丁使其的发展历程逐渐变得可观合理,营造恢宏却又有些不讨人喜欢的史诗,倒不如学习一下阿瑟克拉克,将一个脑洞扩展延伸,采取“偶然奇遇”的办法,讲一个足够有趣的故事。

“河流”,或者说“海洋”,便就是因此而存在的,这个概念可以让这个故事产生足够多的变化空间,让那些奇迹的力量变得合理。

“河流”到底是什么?“海洋”到底是什么?

这不重要,“河流”,只需要把它当做“世界的基础”、“万物存在的支点”、“一切的归宿”一样的“让人感觉高深莫测”的东西就行了,而“海洋”更简单,暗示了更多的可能性,那种“多元宇宙”的可能性,是“河流的源头”,是可以更加解释一切设定的第二层保险。

就拿R公司作例子来说,看似“完美克隆”是无法用“河流”来解释的超级技术,但如果套上“海洋”,则就可以解释了,只需要说明“海洋”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而R公司真正的操作实际上是利用旧R公司的“传送门”相关的技术从“海洋”引渡平行世界的人。

因为“海洋”是无限的,即使无限的亿万分之一也是无限,只要定位到处于指定位置指定面貌的那个人,再把他通过传送门拉过来,就可以宛如JOJO第七部的替身D4C那样几乎无成本的生产“几乎同样的那个人”。

而K公司的再生反应堆解释起来更加简单,其本质就是“眼球”的复制品,而“眼球”则是向“海洋”或“河流”许愿得来的宝物,可以观察身边的画面,在“应该流泪”的时候产出能够将人类构造还原回某个状态的绿色液体,而K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对于“眼球”的利用,对于它所产生的那种绿色液体的利用。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K公司的一切不过像是原始人开汽车,只是一点一点学会了操控,关于“汽车是怎样被造出来的?”这种问题却根本是一窍不通,或者毫不在意。

M公司,从“海洋”捞取“月长石”为人稳定精神。

W公司,让列车通过不可思议的“海洋”之旅到达目的地,再用记录的“原貌”投射给座位上的那个人。

U公司,在“海洋”中抓取“固定”的概念赋予给各种产品。

F公司,与“河流”中的“小精灵”达成契约,使其为自己服务。

J公司,在“海洋”中捕捉“封锁”相关的概念,赋予给个人与物品,使“运气”也可以被封锁保管起来。

P公司,在“海洋”中捕捉“封锁”相关的概念,赋予给建筑或物品,其中的存在便可“绝对安全”。

T公司,将“海洋”与一定区域的现实相重叠,便可以人为的为这一区域增加或减少“时间”

L公司,以人类为诱饵打捞“河流”中的怪物来为自己生产能源。

前G公司,通过“海洋”将原本属于昆虫的概念与人类糅合。

前L公司,通过烟气来引诱“海洋”中的怪物来为自己生产能源。

这就是我感觉中的“奇点”。

它并不存在,只是对于某种“万能许愿机”的部分利用,只是在资本的包装下,摇身一变成了“人类知识的结晶”、“伟大的创造”,而人类对于其实质的探索,并不是“都市”这个故事的重点。

上述内容仅为个人感觉,一些对于设定的描述可能存在误区,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封面侵删


对于奇点技术的感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